潁州大儒徐家震與顧頡剛的師生情
作者:范恒獻 清潁堂
偶讀《顧頡剛日記》1965年1月22號記載:
《日記》1月22號:“靜秋開會歸,為蘋果醬燒焦,大怒,掃予案上信札,且燒之,予因與吵。”顧與之吵甚少,今知其怒。補充云:“予積壓信件過多,正欲一一清理,而靜秋以開會歸來,果醬燒焦,感情沖動,遷怒于他人信件,撕之不足,又投爐中燒之,予亦無法遏止怒火矣。此中信件,最可惜者為童書業(yè)與予討論《左傳》成書時代之萬數(shù)千字一函。而周揚季、張大椿、徐家震諸函,既付一炬,即其地址亦不詳矣。予生平函札,除抗戰(zhàn)前全部佚失,又居重慶上清寺日機轟炸外,此為第三次之損失。得偶如此,所不料也。”讀書人小器度,傻認真,這段日記可謂逼真。顧軟弱而書生氣重。較之以后,這還是好日子,好日子里你感覺不到某人珍貴。
可見徐家震先生與顧頡剛的交往是密切的,情意是深厚的。
而徐家震先生在其《自述生平》時也提到顧頡剛對他疑古方面的影響是巨大的,深遠的。(頡剛師如在,必以我為孺子可教——徐家震語)。
第二次辦學是在解放之初,接替顧默三先師所辦之前進中學校長,繼曹聚仁先生接任前進中學校長,因校產(chǎn)是反動派財產(chǎn),復得王艮仲先生資助,捐贈給我價值一千兩黃金的校舍,后又被我捐獻給國家。震居滬執(zhí)教先后約四十年,治學之方得益于江山縣毛長夷庚先師之教,一年中獲益抵十年。承夷庚先師之介,多次請益于馬一浮,余紹宋先輩,及業(yè)師詹劍峰,賜我三部大書,即自然,社會,自己。另賜我治學方法”隨時留神”四字。國專業(yè)師章門學博王佩諍授我專古,訓詁等近十門功課。復利用暑假之期隨王師赴蘇州兩月間,拜觀吳大徵,潘伯寅兩大收藏家之古獻,文物。古聲韻學得力于業(yè)師劉詩蓀;東西方哲學得力于王蘧常,胡曲園兩業(yè)師;地方志,文化史得益于蔡尚思先生;先知前見,尤得益于三世論交之徐道臨先生。居滬四十年間,又拜業(yè)師顧頡剛,郭沫若,胡適。承教時間以郭師,顧師較長,尤得益于顧頡剛先師之疑古之方,迄今四十年,時有發(fā)現(xiàn),校外聆教者能寫在近現(xiàn)代史上的約三百人。。。。
作者:范恒獻 清潁堂
偶讀《顧頡剛日記》1965年1月22號記載:
《日記》1月22號:“靜秋開會歸,為蘋果醬燒焦,大怒,掃予案上信札,且燒之,予因與吵。”顧與之吵甚少,今知其怒。補充云:“予積壓信件過多,正欲一一清理,而靜秋以開會歸來,果醬燒焦,感情沖動,遷怒于他人信件,撕之不足,又投爐中燒之,予亦無法遏止怒火矣。此中信件,最可惜者為童書業(yè)與予討論《左傳》成書時代之萬數(shù)千字一函。而周揚季、張大椿、徐家震諸函,既付一炬,即其地址亦不詳矣。予生平函札,除抗戰(zhàn)前全部佚失,又居重慶上清寺日機轟炸外,此為第三次之損失。得偶如此,所不料也。”讀書人小器度,傻認真,這段日記可謂逼真。顧軟弱而書生氣重。較之以后,這還是好日子,好日子里你感覺不到某人珍貴。
可見徐家震先生與顧頡剛的交往是密切的,情意是深厚的。
而徐家震先生在其《自述生平》時也提到顧頡剛對他疑古方面的影響是巨大的,深遠的。(頡剛師如在,必以我為孺子可教——徐家震語)。
第二次辦學是在解放之初,接替顧默三先師所辦之前進中學校長,繼曹聚仁先生接任前進中學校長,因校產(chǎn)是反動派財產(chǎn),復得王艮仲先生資助,捐贈給我價值一千兩黃金的校舍,后又被我捐獻給國家。震居滬執(zhí)教先后約四十年,治學之方得益于江山縣毛長夷庚先師之教,一年中獲益抵十年。承夷庚先師之介,多次請益于馬一浮,余紹宋先輩,及業(yè)師詹劍峰,賜我三部大書,即自然,社會,自己。另賜我治學方法”隨時留神”四字。國專業(yè)師章門學博王佩諍授我專古,訓詁等近十門功課。復利用暑假之期隨王師赴蘇州兩月間,拜觀吳大徵,潘伯寅兩大收藏家之古獻,文物。古聲韻學得力于業(yè)師劉詩蓀;東西方哲學得力于王蘧常,胡曲園兩業(yè)師;地方志,文化史得益于蔡尚思先生;先知前見,尤得益于三世論交之徐道臨先生。居滬四十年間,又拜業(yè)師顧頡剛,郭沫若,胡適。承教時間以郭師,顧師較長,尤得益于顧頡剛先師之疑古之方,迄今四十年,時有發(fā)現(xiàn),校外聆教者能寫在近現(xiàn)代史上的約三百人。。。。
編輯:傅友君
支付寶轉賬贊助
支付寶掃一掃贊助
微信轉賬贊助
微信掃一掃贊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