黨的十九大上,習近平主席繼續(xù)大力推行廉政建設,“堅持以零容忍態(tài)度懲治腐敗”深得民心,受到人民的一致好評。
“歌言志,詩言情”,我國古代出現(xiàn)過許多清官廉吏,其中不少人以詩言志,因此留下了很多蕩氣回腸,充滿正氣的拒腐詩文,至今讀起來仍余味悠長,發(fā)人深省。
“古人云此水,一歃思千金。試使夷齊飲,終當不易心。”這是東晉人吳隱之的一首《酌貪泉》,隆安年間,朝廷想革除嶺南的弊端,任命隱之為龍驤將軍、廣州刺史、假節(jié)領平越中郎將。赴任途中行至距廣州20里處的石門,遇一山泉,當?shù)厝私哉f喝了此泉之水就會變得貪婪無比,故名“貪泉”。隱之對家人說:“如果壓根兒沒有貪污的欲望,就不會見錢眼開,說什么過了嶺南就喪失了廉潔,純屬一派胡言!”吳隱之不信此說,親臨泉邊酌水而飲并寫下了這首詩。上任后,他廉潔奉公,清簡勤苦,始終不渝,所食不過是稻米、蔬菜和干魚,穿的是粗布衣衫,住處的帳帷擺設均交到庫房,有人說他故意擺樣子,隱之笑而不語,一如既往。部下送魚,每每剔去魚骨,隱之對這種媚上作風非常厭煩,總是呵斥懲罰后趕出帳外。經(jīng)過他的懲貪官、禁賄賂,廣州官風有所好轉(zhuǎn)。
古人形容為官清正、廉潔自律的官員為“兩袖清風”,意思是官員除了俸祿以外再不收取其他任何財物。這里以明代的況鐘和于謙為例,況鐘曾是蘇州知府,當他10年任滿,離任赴京時,蘇州7縣的大批民眾依依不舍,送行百里,他十分感動,吟了4首餞別詩。其中第二首是,“清風兩袖朝天去(見皇帝),不帶江南一寸綿(不拿一針一線)。慚愧士民相餞送,馬前灑酒注如泉”。后來蘇州“萬人聯(lián)名上書朝廷乞請況鐘留任蘇州”。朝廷準奏,并加授況鐘正三品按察使。但流傳最廣的清風詩可能還數(shù)于謙,因為有些成語典故書中多把于謙的故事作為成語“兩袖清風”的出處。于謙時任兵部侍郎,他巡撫河南回京時,別人勸他弄大批貢品禮物送給皇帝和朝中權(quán)貴,但他卻不帶一物。于謙認為,這些東西本是供人民用的,只因官吏征調(diào)搜刮,反使人民遭殃,我進京連這些都不帶,免得老百姓們議論短長。自此以后,人們普遍用“兩袖清風”形容清廉官員。例如清代阮元曾贈揚州知府魏成憲聯(lián)曰,“兩袖清風廉太守,二分明月古揚州”。后面一句源于唐代徐凝的“天下三分明月夜,二分無賴是揚州”。我理解是詩人既有用“二分明月古揚州”比照“兩袖清風廉太守”;也有因為揚州是唐代最為繁華富庶之地,因此在這種地方當官而兩袖清風,實為不易的意思。
古人寫官員廉潔除了用這“兩袖清風”之外,有時也通過離任時行李簡單來形容廉潔的。例如“檢點行嚢一擔輕”,就是上述蘇州太守況鐘,表達了明宣德五年任滿10年離任時的狀況;“去時還似來時貧”則是表達明代信陽知縣胡壽安離任時的狀況,“唯有書籍布衣而已,道民泣送者數(shù)千人”;“蕭蕭行李向東還”是明代監(jiān)察御史吳訥奉旨處理貴州陳年積案,當?shù)毓倜?ldquo;敬之如神明,愛之如父母”。吳訥回京復命時,當?shù)販蕚涠Y物并禮金,吳訥堅拒不受,登舟而去。
為官清正廉潔的官員大都成了貧寒之士,因此廉政古詩中也有用寒來代清風的。因為寒就是意味著貧,為官而貧,肯定就是清廉之官了。例如清代鄭板橋在辭官離開濰縣回鄉(xiāng)時,畫竹贈別濰縣士民,畫上題寫了《預告歸里,畫竹別濰縣紳士民》:“烏紗(帽)擲去不為官,囊橐蕭蕭兩袖寒。寫取一枝清瘦竹,秋風江上作漁竿”。囊橐就是口袋,口袋空空兩袖寒,就是說為官清廉。后兩句是指自己將要過隱居生活。再如清代郭曾炘(1855-1928)在《題曾伯厚同年西山永慕圖》中也有“薄宦崎嶇蜀道難,清風兩袖不勝寒”之句。即指鄭伯厚曾在蜀地做官,蜀地行路難,鄭伯厚在蜀地做清風兩袖不勝寒的薄宦官尤難。此外,古代廉政詩詞中“霜”字也很常用。例如清代以前,朝廷中負責監(jiān)察的官員叫御史,御史辦公的地方叫御史臺。而御史臺古稱霜臺,霜署或霜憲;御史彈劾大臣的奏章叫霜簡(例如隋代江總《詒孔中丞奐》中有,“故人名宦高,霜簡肅權(quán)豪”)。宋末元初的《文獻通考·職官五三》中還稱御史為“風霜之任”。因為“風霜”之義,既有高潔堅貞,艱難辛苦,峻厲嚴肅,又有“繁霜降兮草木零”的肅殺威風,大都和御史官員的應有素質(zhì)和職業(yè)有關(guān)。所以《文獻通考》中才說御史“彈糾不法,百僚震恐,官之雄峻,莫之比也。”
人都是有欲望的,有時禁不住誘惑也是常有的事,但過后能自省則善莫大焉。白居易,唐代大詩人,一生有詩305首,多為描繪民間疾苦,諷刺豪門貴族,希望朝廷除貪去暴,寬惠愛民。他堅持“有闕必規(guī),有違必諫,朝廷得失無不察,天下利病無不言”的為官之道,他不但揚善除惡,還與民同根,同情民眾,關(guān)愛民生。所以,他的名字和他的詩流芳千古,為廣大民眾所接受和理解。在杭州任刺史期間,他從未收受過任何賄賂或向地方索取任何名貴物品。離任還鄉(xiāng)后,白居易發(fā)現(xiàn)箱內(nèi)有兩片玲瓏可愛的山石,他遂寫《懺悔詩》追悔己過,詩曰:三年為刺史,飲水復食葉。惟向天竺山,取得兩片石。此抵有千金,無乃傷清白。這兩片石,是他一次游天竺山時拾取的?,F(xiàn)在,他遙望杭州和天竺山,深感愧疚。想到每個游山的人都和他一樣隨便帶走兩片可愛的山石,那天竺山為期不遠就“山將不山”了,他自覺貪污了千金似的,心里好不沉重。
通聯(lián):安徽省臨泉縣阜臨路陽光家園五幢二單元401室 張坤 (收)郵編236400 電話13696683871 QQ2224358463)(注:因?qū)W校師生較多,平常收信常出錯,請編輯老師按我提供的地址寄送樣刊和稿費,謝謝?。?br />
“歌言志,詩言情”,我國古代出現(xiàn)過許多清官廉吏,其中不少人以詩言志,因此留下了很多蕩氣回腸,充滿正氣的拒腐詩文,至今讀起來仍余味悠長,發(fā)人深省。
“古人云此水,一歃思千金。試使夷齊飲,終當不易心。”這是東晉人吳隱之的一首《酌貪泉》,隆安年間,朝廷想革除嶺南的弊端,任命隱之為龍驤將軍、廣州刺史、假節(jié)領平越中郎將。赴任途中行至距廣州20里處的石門,遇一山泉,當?shù)厝私哉f喝了此泉之水就會變得貪婪無比,故名“貪泉”。隱之對家人說:“如果壓根兒沒有貪污的欲望,就不會見錢眼開,說什么過了嶺南就喪失了廉潔,純屬一派胡言!”吳隱之不信此說,親臨泉邊酌水而飲并寫下了這首詩。上任后,他廉潔奉公,清簡勤苦,始終不渝,所食不過是稻米、蔬菜和干魚,穿的是粗布衣衫,住處的帳帷擺設均交到庫房,有人說他故意擺樣子,隱之笑而不語,一如既往。部下送魚,每每剔去魚骨,隱之對這種媚上作風非常厭煩,總是呵斥懲罰后趕出帳外。經(jīng)過他的懲貪官、禁賄賂,廣州官風有所好轉(zhuǎn)。
古人形容為官清正、廉潔自律的官員為“兩袖清風”,意思是官員除了俸祿以外再不收取其他任何財物。這里以明代的況鐘和于謙為例,況鐘曾是蘇州知府,當他10年任滿,離任赴京時,蘇州7縣的大批民眾依依不舍,送行百里,他十分感動,吟了4首餞別詩。其中第二首是,“清風兩袖朝天去(見皇帝),不帶江南一寸綿(不拿一針一線)。慚愧士民相餞送,馬前灑酒注如泉”。后來蘇州“萬人聯(lián)名上書朝廷乞請況鐘留任蘇州”。朝廷準奏,并加授況鐘正三品按察使。但流傳最廣的清風詩可能還數(shù)于謙,因為有些成語典故書中多把于謙的故事作為成語“兩袖清風”的出處。于謙時任兵部侍郎,他巡撫河南回京時,別人勸他弄大批貢品禮物送給皇帝和朝中權(quán)貴,但他卻不帶一物。于謙認為,這些東西本是供人民用的,只因官吏征調(diào)搜刮,反使人民遭殃,我進京連這些都不帶,免得老百姓們議論短長。自此以后,人們普遍用“兩袖清風”形容清廉官員。例如清代阮元曾贈揚州知府魏成憲聯(lián)曰,“兩袖清風廉太守,二分明月古揚州”。后面一句源于唐代徐凝的“天下三分明月夜,二分無賴是揚州”。我理解是詩人既有用“二分明月古揚州”比照“兩袖清風廉太守”;也有因為揚州是唐代最為繁華富庶之地,因此在這種地方當官而兩袖清風,實為不易的意思。
古人寫官員廉潔除了用這“兩袖清風”之外,有時也通過離任時行李簡單來形容廉潔的。例如“檢點行嚢一擔輕”,就是上述蘇州太守況鐘,表達了明宣德五年任滿10年離任時的狀況;“去時還似來時貧”則是表達明代信陽知縣胡壽安離任時的狀況,“唯有書籍布衣而已,道民泣送者數(shù)千人”;“蕭蕭行李向東還”是明代監(jiān)察御史吳訥奉旨處理貴州陳年積案,當?shù)毓倜?ldquo;敬之如神明,愛之如父母”。吳訥回京復命時,當?shù)販蕚涠Y物并禮金,吳訥堅拒不受,登舟而去。
為官清正廉潔的官員大都成了貧寒之士,因此廉政古詩中也有用寒來代清風的。因為寒就是意味著貧,為官而貧,肯定就是清廉之官了。例如清代鄭板橋在辭官離開濰縣回鄉(xiāng)時,畫竹贈別濰縣士民,畫上題寫了《預告歸里,畫竹別濰縣紳士民》:“烏紗(帽)擲去不為官,囊橐蕭蕭兩袖寒。寫取一枝清瘦竹,秋風江上作漁竿”。囊橐就是口袋,口袋空空兩袖寒,就是說為官清廉。后兩句是指自己將要過隱居生活。再如清代郭曾炘(1855-1928)在《題曾伯厚同年西山永慕圖》中也有“薄宦崎嶇蜀道難,清風兩袖不勝寒”之句。即指鄭伯厚曾在蜀地做官,蜀地行路難,鄭伯厚在蜀地做清風兩袖不勝寒的薄宦官尤難。此外,古代廉政詩詞中“霜”字也很常用。例如清代以前,朝廷中負責監(jiān)察的官員叫御史,御史辦公的地方叫御史臺。而御史臺古稱霜臺,霜署或霜憲;御史彈劾大臣的奏章叫霜簡(例如隋代江總《詒孔中丞奐》中有,“故人名宦高,霜簡肅權(quán)豪”)。宋末元初的《文獻通考·職官五三》中還稱御史為“風霜之任”。因為“風霜”之義,既有高潔堅貞,艱難辛苦,峻厲嚴肅,又有“繁霜降兮草木零”的肅殺威風,大都和御史官員的應有素質(zhì)和職業(yè)有關(guān)。所以《文獻通考》中才說御史“彈糾不法,百僚震恐,官之雄峻,莫之比也。”
人都是有欲望的,有時禁不住誘惑也是常有的事,但過后能自省則善莫大焉。白居易,唐代大詩人,一生有詩305首,多為描繪民間疾苦,諷刺豪門貴族,希望朝廷除貪去暴,寬惠愛民。他堅持“有闕必規(guī),有違必諫,朝廷得失無不察,天下利病無不言”的為官之道,他不但揚善除惡,還與民同根,同情民眾,關(guān)愛民生。所以,他的名字和他的詩流芳千古,為廣大民眾所接受和理解。在杭州任刺史期間,他從未收受過任何賄賂或向地方索取任何名貴物品。離任還鄉(xiāng)后,白居易發(fā)現(xiàn)箱內(nèi)有兩片玲瓏可愛的山石,他遂寫《懺悔詩》追悔己過,詩曰:三年為刺史,飲水復食葉。惟向天竺山,取得兩片石。此抵有千金,無乃傷清白。這兩片石,是他一次游天竺山時拾取的?,F(xiàn)在,他遙望杭州和天竺山,深感愧疚。想到每個游山的人都和他一樣隨便帶走兩片可愛的山石,那天竺山為期不遠就“山將不山”了,他自覺貪污了千金似的,心里好不沉重。
通聯(lián):安徽省臨泉縣阜臨路陽光家園五幢二單元401室 張坤 (收)郵編236400 電話13696683871 QQ2224358463)(注:因?qū)W校師生較多,平常收信常出錯,請編輯老師按我提供的地址寄送樣刊和稿費,謝謝?。?br />
支付寶轉(zhuǎn)賬贊助
支付寶掃一掃贊助
微信轉(zhuǎn)賬贊助
微信掃一掃贊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