鄉(xiāng)村之美在筆下流淌
安徽 張坤 劉婧婧
鄉(xiāng)村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地方,這里空氣里彌漫著清甜的氣息,這里的人們是那樣的單純樸實。讓我們沏一杯清茶,得一份閑適,走近名家筆下的鄉(xiāng)村,感受不同地域不同筆尖下的鄉(xiāng)村之美。
鄉(xiāng)村小鎮(zhèn)隨處可見,小鎮(zhèn)雖然平凡,但卻在大作家筆下盡顯魅力。如蕭紅的《呼蘭河傳》:
花開了,就像花睡醒了似的。鳥飛了,就像鳥上天了似的。蟲子叫了,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。
一切都活了。都有無限的本領,要做什么,就做什么。要怎么樣,就怎么樣。都是自由的。
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,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。黃瓜愿意開一個謊花,就開一個謊花,愿意結一個黃瓜,就結一個黃瓜。若都不愿意,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,一朵花也不開,也沒有人問它。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,他若愿意長上天去,也沒有人管。蝴蝶隨意的飛,一會從墻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,一會又從墻頭上飛走了一個白蝴蝶。它們是從誰家來的,又飛到誰家去?太陽也不知道這個。
河水是寂靜如常的,小風把河水皺著極細的波浪 。月光在河水上邊并不像在海水上邊閃著一片一片的金光,而是月亮落到河底里去了,似乎那漁船上的人,伸手可以把月亮拿到船上來似的。
這里花、鳥、蟲、河“都有無限的本領,要做什么,就做什么。要怎么樣,就怎么樣。都是自由的?!逗籼m河傳》是作家蕭紅的一部自傳體小說,講述了她在呼蘭河的童年故事,其中大量關于呼蘭河小鎮(zhèn)的景物描寫,充滿童真稚趣。
一個地方如果有山有水,還有桃花,那可能很容易讓人想起世外桃源,如沈從文《邊城》:
小溪流下去,繞山岨流,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。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,則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。溪流如弓背,山路如弓弦,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。小溪寬約二十丈,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。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,卻依然清澈透明,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(shù)。小溪既為川湘來往孔道,水常有漲落,限于財力不能搭橋,就安排了一只方頭渡船。
那條河水便是歷史上知名的酉水,新名字叫作白河。白河下游到辰州與沅水匯流后,便略顯渾濁,有出山泉水的意思。若溯流而上,則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見底。深潭為白日所映照,河底小小白石子,有花紋的瑪瑙石子,全看得明明白白。水中游魚來去,全如浮在空氣里。兩岸多高山,山中多可以造紙的細竹,常年作深翠顏色,逼人眼目。
近水人家躲在桃杏花里,春天時只需注意,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,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。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,可以作為人家所在的旗幟。秋冬來時,房屋在懸崖上的,濱水的,無不朗然入目。黃泥的墻,烏黑的瓦,位置則永遠那么妥貼,且與四圍環(huán)境極其調和,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,實在非常愉快。
月光如銀子,無處不可照及,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為黑色。身邊草叢中蟲聲繁密如落雨。間或不知道從什么地方,忽然會有一只草鶯“落落落落噓!”囀著它的喉嚨,不久之間,這小鳥兒又好象明白這是半夜,不應當那么吵鬧,便仍然閉著那小小眼兒安睡了。
細雨依然下個不止,溪面上一片煙。
秋天來溪水清個透亮,活活地流,許多小蝦子腳攀著一根草,在淺水里游蕩,有時又躬著個身子一彈,遠遠地彈去,好像很快樂。
這里的美確實讓人驚嘆!《邊城》想必是描繪鄉(xiāng)村之美的經(jīng)典作品了,它是沈從文的代表作,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(zhèn)茶峒為背景,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(yōu)美筆觸,描繪了湘西地區(qū)特有的風土人情。
農村的小村莊雖然沒有城里的高樓大廈氣派,但也別有一番情味,如賈平凹《靜虛村記》:
村子并不大,屋舍仄仄斜斜,也不規(guī)矩,像一個公園,又比公園來得自然,只是沒花,被高高低低綠樹、莊稼包圍。在城里,高樓大廈看得多了,也便膩了,陡然到了這里,便活潑潑地覺得新鮮。先是那樹,差不多沒了獨立形象,枝葉交錯,像一層濃重的綠云,被無數(shù)的樹樁撐著。走近去,綠里才見村子,又盡被一道土墻圍了,土有立身,并不苫瓦,卻完好無缺,生了一層厚厚的綠苔,像是莊稼人剃頭以后新生的青發(fā)。
《靜虛村記》是賈平凹早年的作品,描寫的是山西某一自然村落,村子本名方新村,文章筆觸細膩優(yōu)美,意蘊悠長。
很多人沒有親上見過草原,也沒有親眼見過牧場,下面讓我們來一睹著名作家李娟的草原風采:
上面是天,深藍明凈;下面是草場,一碧萬頃;森林在右邊浩蕩,群山在左邊欺負;身邊河流淙淙,奔淌不息;前面是山谷的盡頭,后面是山谷的另一個盡頭;自己的馬,自己的牛羊,自己的駱駝,在不遠處靜默......還有比這個更美妙的酒席嗎?所有人高談闊論,一陣又一陣的歌聲直沖云霄,再一聲一聲落地,一句一句嘆息。
又記得在下夏牧場上,下午的陽光濃稠沉重。兩只沒尾巴的小耗子在草叢里試探拱一株草莖。世界那么大。外婆柱杖站在旁邊,笑瞇瞇地看著。--李娟《我的阿勒泰》
大地是淺色的,無邊無際。而天空是深色的,像金屬一樣沉重、光潔、堅硬。天地之間空無一物……那像是世界對面的一個世界,世界盡頭的幕布上的世界,無法進入的世界。我們還是沉默地慢慢進入了。走在這樣的大地中央,才感覺到地球真的是圓的--我們甚至可以看到大地真的在往四面八方微微下沉,我們的駝隊正緩緩移動在這球面的最高點。--李娟《冬牧場》
《我的阿勒泰》是李娟10年來散文創(chuàng)作的合集,記錄作者在新疆阿勒泰地區(qū)生活的點滴,包括人與事的記憶。作品風格清新、明快,質地純粹,原生態(tài)地再現(xiàn)了疆北風物。《冬牧場》是文壇清新之風,阿勒泰的精靈李娟首部長篇紀實散文力作,記述了2010年她跟隨哈薩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場的點點滴滴。?!抖翀觥返拿鑼懸恢苯o我這樣的鏡頭感:四野茫茫,天地遼闊沉寂,風雪直刮人的臉龐,那個人獨自走在風雪、大沙漠、天與地之間,久久地,越走越遠,背影越來越小,甚至比纏綿草更小,可是這開闊的天地畢竟只有行走的一個人,所以盡管那人走了很久,身影卻依舊看得見。多么孤獨的人。天空下最大的靜不是空曠的靜,不是歲月的靜 ,而是人的靜啊。是無所適從的靜、無孔不入的冷和漫無邊際的孤單。就像她形容居麻獨自一個人放羊的感受。“此去的寂寞,非親嘗而不可得知。”
鄉(xiāng)村是美麗的,但鄉(xiāng)民又是純樸的,他們純樸的讓人感動,如史鐵生《我的遙遠的清平灣》:
秋天,在山里攔牛簡直是一種享受。莊稼都收完了,地里光禿禿的,山洼、溝掌里的荒草卻長得茂盛。把牛往溝里一轟,可以躺在溝門上睡覺;或是把牛趕上山,在山下的路口上坐下,看書。
秋山的色彩也不再那么單調:半崖上小灌木的葉子紅了,杜梨樹的葉子黃了,酸棗棵子綴滿了珊瑚珠似的小酸棗……尤其是山坡上綻開了一叢叢野花,淡藍色的,一叢挨著一叢,霧蒙蒙的?;疑男√锸髲狞S土坷垃后面探頭探腦;野鴿子從懸崖上的洞里鉆出來,“撲楞楞”飛上天;野雞“咕咕嘎嘎”地叫,時而出現(xiàn)在崖頂上,時而又鉆進了草叢……
我很奇怪,生活那么苦,竟然沒人逮食這些小動物。也許是因為沒有槍,也許是因為這些鳥太小也太少,不過多半還是因為別的。譬如:春天燕子飛來時,家家都把窗戶打開,希望燕子到窯里來作窩;很多家窯里都住著一窩燕兒,沒人傷害它們。誰要是說燕子的肉也能吃,老鄉(xiāng)們就會露出驚訝的神色,瞪你一眼:“咦!燕兒嘛!”仿佛那無異于褻瀆了神靈。”
鄉(xiāng)村里不僅有各種各樣的花草,還有各種各樣的有趣的小動物,但是人們卻不打擾它們,也不傷害他們,人與動物,人與自然是那樣的和諧!《我的遙遠的清平灣》講的是作者在陜北插隊放牛時的故事,其中對鄉(xiāng)村景致的描寫真實生動,耐人尋味。
編輯:傅友君
安徽 張坤 劉婧婧
鄉(xiāng)村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地方,這里空氣里彌漫著清甜的氣息,這里的人們是那樣的單純樸實。讓我們沏一杯清茶,得一份閑適,走近名家筆下的鄉(xiāng)村,感受不同地域不同筆尖下的鄉(xiāng)村之美。
鄉(xiāng)村小鎮(zhèn)隨處可見,小鎮(zhèn)雖然平凡,但卻在大作家筆下盡顯魅力。如蕭紅的《呼蘭河傳》:
花開了,就像花睡醒了似的。鳥飛了,就像鳥上天了似的。蟲子叫了,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。
一切都活了。都有無限的本領,要做什么,就做什么。要怎么樣,就怎么樣。都是自由的。
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,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。黃瓜愿意開一個謊花,就開一個謊花,愿意結一個黃瓜,就結一個黃瓜。若都不愿意,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,一朵花也不開,也沒有人問它。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,他若愿意長上天去,也沒有人管。蝴蝶隨意的飛,一會從墻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,一會又從墻頭上飛走了一個白蝴蝶。它們是從誰家來的,又飛到誰家去?太陽也不知道這個。
河水是寂靜如常的,小風把河水皺著極細的波浪 。月光在河水上邊并不像在海水上邊閃著一片一片的金光,而是月亮落到河底里去了,似乎那漁船上的人,伸手可以把月亮拿到船上來似的。
這里花、鳥、蟲、河“都有無限的本領,要做什么,就做什么。要怎么樣,就怎么樣。都是自由的?!逗籼m河傳》是作家蕭紅的一部自傳體小說,講述了她在呼蘭河的童年故事,其中大量關于呼蘭河小鎮(zhèn)的景物描寫,充滿童真稚趣。
一個地方如果有山有水,還有桃花,那可能很容易讓人想起世外桃源,如沈從文《邊城》:
小溪流下去,繞山岨流,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。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,則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。溪流如弓背,山路如弓弦,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。小溪寬約二十丈,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。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,卻依然清澈透明,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(shù)。小溪既為川湘來往孔道,水常有漲落,限于財力不能搭橋,就安排了一只方頭渡船。
那條河水便是歷史上知名的酉水,新名字叫作白河。白河下游到辰州與沅水匯流后,便略顯渾濁,有出山泉水的意思。若溯流而上,則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見底。深潭為白日所映照,河底小小白石子,有花紋的瑪瑙石子,全看得明明白白。水中游魚來去,全如浮在空氣里。兩岸多高山,山中多可以造紙的細竹,常年作深翠顏色,逼人眼目。
近水人家躲在桃杏花里,春天時只需注意,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,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。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,可以作為人家所在的旗幟。秋冬來時,房屋在懸崖上的,濱水的,無不朗然入目。黃泥的墻,烏黑的瓦,位置則永遠那么妥貼,且與四圍環(huán)境極其調和,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,實在非常愉快。
月光如銀子,無處不可照及,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為黑色。身邊草叢中蟲聲繁密如落雨。間或不知道從什么地方,忽然會有一只草鶯“落落落落噓!”囀著它的喉嚨,不久之間,這小鳥兒又好象明白這是半夜,不應當那么吵鬧,便仍然閉著那小小眼兒安睡了。
細雨依然下個不止,溪面上一片煙。
秋天來溪水清個透亮,活活地流,許多小蝦子腳攀著一根草,在淺水里游蕩,有時又躬著個身子一彈,遠遠地彈去,好像很快樂。
這里的美確實讓人驚嘆!《邊城》想必是描繪鄉(xiāng)村之美的經(jīng)典作品了,它是沈從文的代表作,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(zhèn)茶峒為背景,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(yōu)美筆觸,描繪了湘西地區(qū)特有的風土人情。
農村的小村莊雖然沒有城里的高樓大廈氣派,但也別有一番情味,如賈平凹《靜虛村記》:
村子并不大,屋舍仄仄斜斜,也不規(guī)矩,像一個公園,又比公園來得自然,只是沒花,被高高低低綠樹、莊稼包圍。在城里,高樓大廈看得多了,也便膩了,陡然到了這里,便活潑潑地覺得新鮮。先是那樹,差不多沒了獨立形象,枝葉交錯,像一層濃重的綠云,被無數(shù)的樹樁撐著。走近去,綠里才見村子,又盡被一道土墻圍了,土有立身,并不苫瓦,卻完好無缺,生了一層厚厚的綠苔,像是莊稼人剃頭以后新生的青發(fā)。
《靜虛村記》是賈平凹早年的作品,描寫的是山西某一自然村落,村子本名方新村,文章筆觸細膩優(yōu)美,意蘊悠長。
很多人沒有親上見過草原,也沒有親眼見過牧場,下面讓我們來一睹著名作家李娟的草原風采:
上面是天,深藍明凈;下面是草場,一碧萬頃;森林在右邊浩蕩,群山在左邊欺負;身邊河流淙淙,奔淌不息;前面是山谷的盡頭,后面是山谷的另一個盡頭;自己的馬,自己的牛羊,自己的駱駝,在不遠處靜默......還有比這個更美妙的酒席嗎?所有人高談闊論,一陣又一陣的歌聲直沖云霄,再一聲一聲落地,一句一句嘆息。
又記得在下夏牧場上,下午的陽光濃稠沉重。兩只沒尾巴的小耗子在草叢里試探拱一株草莖。世界那么大。外婆柱杖站在旁邊,笑瞇瞇地看著。--李娟《我的阿勒泰》
大地是淺色的,無邊無際。而天空是深色的,像金屬一樣沉重、光潔、堅硬。天地之間空無一物……那像是世界對面的一個世界,世界盡頭的幕布上的世界,無法進入的世界。我們還是沉默地慢慢進入了。走在這樣的大地中央,才感覺到地球真的是圓的--我們甚至可以看到大地真的在往四面八方微微下沉,我們的駝隊正緩緩移動在這球面的最高點。--李娟《冬牧場》
《我的阿勒泰》是李娟10年來散文創(chuàng)作的合集,記錄作者在新疆阿勒泰地區(qū)生活的點滴,包括人與事的記憶。作品風格清新、明快,質地純粹,原生態(tài)地再現(xiàn)了疆北風物。《冬牧場》是文壇清新之風,阿勒泰的精靈李娟首部長篇紀實散文力作,記述了2010年她跟隨哈薩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場的點點滴滴。?!抖翀觥返拿鑼懸恢苯o我這樣的鏡頭感:四野茫茫,天地遼闊沉寂,風雪直刮人的臉龐,那個人獨自走在風雪、大沙漠、天與地之間,久久地,越走越遠,背影越來越小,甚至比纏綿草更小,可是這開闊的天地畢竟只有行走的一個人,所以盡管那人走了很久,身影卻依舊看得見。多么孤獨的人。天空下最大的靜不是空曠的靜,不是歲月的靜 ,而是人的靜啊。是無所適從的靜、無孔不入的冷和漫無邊際的孤單。就像她形容居麻獨自一個人放羊的感受。“此去的寂寞,非親嘗而不可得知。”
鄉(xiāng)村是美麗的,但鄉(xiāng)民又是純樸的,他們純樸的讓人感動,如史鐵生《我的遙遠的清平灣》:
秋天,在山里攔牛簡直是一種享受。莊稼都收完了,地里光禿禿的,山洼、溝掌里的荒草卻長得茂盛。把牛往溝里一轟,可以躺在溝門上睡覺;或是把牛趕上山,在山下的路口上坐下,看書。
秋山的色彩也不再那么單調:半崖上小灌木的葉子紅了,杜梨樹的葉子黃了,酸棗棵子綴滿了珊瑚珠似的小酸棗……尤其是山坡上綻開了一叢叢野花,淡藍色的,一叢挨著一叢,霧蒙蒙的?;疑男√锸髲狞S土坷垃后面探頭探腦;野鴿子從懸崖上的洞里鉆出來,“撲楞楞”飛上天;野雞“咕咕嘎嘎”地叫,時而出現(xiàn)在崖頂上,時而又鉆進了草叢……
我很奇怪,生活那么苦,竟然沒人逮食這些小動物。也許是因為沒有槍,也許是因為這些鳥太小也太少,不過多半還是因為別的。譬如:春天燕子飛來時,家家都把窗戶打開,希望燕子到窯里來作窩;很多家窯里都住著一窩燕兒,沒人傷害它們。誰要是說燕子的肉也能吃,老鄉(xiāng)們就會露出驚訝的神色,瞪你一眼:“咦!燕兒嘛!”仿佛那無異于褻瀆了神靈。”
鄉(xiāng)村里不僅有各種各樣的花草,還有各種各樣的有趣的小動物,但是人們卻不打擾它們,也不傷害他們,人與動物,人與自然是那樣的和諧!《我的遙遠的清平灣》講的是作者在陜北插隊放牛時的故事,其中對鄉(xiāng)村景致的描寫真實生動,耐人尋味。
編輯:傅友君
支付寶轉賬贊助
支付寶掃一掃贊助
微信轉賬贊助
微信掃一掃贊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