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湖心島觀風景

日期:2022-01-18 14:08:41 瀏覽:

登湖心島觀風景
 

安徽作家;薛明章

         秋末冬初,我隨旅游團去了趟姥山島。姥山島地處全國
五大淡水湖之一的——巢湖的湖心。人稱湖心島。
         早晨八點多鐘滿載游客的大巴車穿過橋梁涵洞、越過沿途村莊樹林,頂著晨露早早的到達了輪碼頭,等船觀島的人很多,排隊掃碼量體溫,一個個絡繹不絕地進了船艙,煙霧浩渺的天空籠罩在一望無際的湖面上,我站在船頭的一角,舉起照相機,不時“咔咔咔”的按下了快門,這里的風景盡收眼底,一幅幅美麗壯觀的圖景裝進了相機的儲存庫。陽光穿透霧霾,潑光粼粼,在湖面上閃爍,就像一道道閃電,穿透湖底又升騰在湖面上,霞光萬丈,頓時驅散霧,晴空萬里,湖心島顯現(xiàn)在眼前,大輪頂風破浪,一個浪潮打過來,左右顛簸,水面上打著漣漪,水鳥隨船而翔,一會兒一個俯沖跌入湖面,又一個俯沖躍上天空,在浩浩蕩蕩的水面上自由滑翔,我抓拍了一個又一個盛景,恐怕失去每一處美景。
         姥山島是湖中最大的島嶼,海拔115米,島上三山九峰,林木蔥郁,四季常青,為八百里巢湖惟一的“湖上綠洲”。關于姥山島的傳聞很多,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,有一仙人道姑經過此地,落淚成湖,搖扇成山。也有說,“巢州淪陷”時,焦姥為救鄉(xiāng)鄰,自己被洪水吞沒,化成一座山,被后人稱為 “姥山。”導游小姐邊走邊娓娓道說。
          姥山島人文景觀豐富植被茂密豐盛,花草錦簇。大約半個多小時,輪船到岸。游客兵分兩路,年齡大的,不愿意步行坐游覽觀光車,我想親臨大自然,就隨導游徒步而行。姥山島四周環(huán)湖,濤濤的水聲不時撞擊著山腳,混濁的浪花在水面上蕩漾,我好像置身在這花果山水簾洞之中。這如畫的風景、美景讓我瞠目結舌,不知用啥語言,啥詞語去表達、去形容。我不是李白、杜甫無法用詩詞歌賦去贊美,更不是大文學家用豪邁的筆墨去描述,眼前的美景讓我驚呆了。雖說是初冬,這里卻一派綠意盎然。嗖嗖的冷風,霧霾霜寒卻沒有摧殘挺拔綠色的植被。這里的植被覆蓋率達80%以上,以黑松、毛竹、杉木、板栗林為主。火紅的楓葉翻卷、金黃的銀杏葉在枝間搖蕩,紅綠相間,搖紅了山頂,搖綠了山坡,構成了一副美妙的山水畫卷。我順著臺階一步步往山頂爬去,不時喘著粗氣,身上汗津津的??倸w我是上了年紀的人了。“后面快些,跟上了。”導游小姐在一個勁地催促。
         導游小姐是個年輕 的美女,能說會道,口無遮掩,滔滔不絕。他告訴大家說:“姥山島的風景分兩部分組成。山巔有古塔、古塘、古船塘。山上建有"望姑"、"虎上"、"望姥"三亭麓有一天然避風良港,舊稱“南塘”,系元末抗元將領俞通海、廖永安等率水師屯寨姥山時修建的。山腰望湖而建的圣妃廟,祭祀主湖女神,始建于晉朝。如今圣妃廟依然香火旺盛,香客踏至紛來,熱鬧無比。島麓還有一華藏凈寺,始建于三國之后兩晉之初,約有一千八百年歷史,山巔的文峰塔建于崇禎四年。塔高七層,51米,133級,塔系條石青磚結構,層層飛檐走角,八角對著八方,角角裝有銅鈴,外觀雄偉,結構精湛,無論是木雕,還是磚雕都活龍活現(xiàn),栩栩如生。塔身由外壁、回廊、塔心三部分組成。入塔內,門梯交錯,就像進了神仙洞。每層塔壁四周或題詞,或詩文,或磚雕佛像。塔內藏有兩廣總督李瀚章題寫的“舉頭近日”,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題寫的“中流一柱”等25幅匾額和802尊磚雕佛像。
          我登塔而立,耳邊風聲呼嘯,銅鈴叮當,如踏云破霧,飄飄渺渺,倚窗憑欄遠,蒼茫的湖面上,煙波浩淼,水波蕩漾,水天一色,群鳥飛翔,銀光倒影,游船點點,令人心曠神怡。離塔不遠處,有座圣姥廟,春秋祭祀焦姥。紅楹青瓦掩映在蒼松翠柏之間。
          返回的路上,碰到正在清理落葉的山民,閑聊中,方知這里還住著200多戶人家,他們靠山吃山,憑旅游業(yè)帶動其他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他指了指山腳下的一棟棟房屋告訴我,那是村里的食品加工企業(yè),那是村里的古玩小市場、那是游船制造業(yè),那一片是蔬菜水果大棚,是湖島養(yǎng)育了他們,使他們過上了富足安康的生活。
           回首再看姥山島,蔚為壯觀,就像一艘遠航的貨輪,楊帆啟航正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挺進。


編輯:傅友君

 

支付寶轉賬贊助

支付寶掃一掃贊助

微信轉賬贊助

微信掃一掃贊助

    A+
發(fā)布日期:2023-08-08 15:03:29  所屬分類: 散文
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