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親的童話

日期:2020-07-16 16:56:28 瀏覽:

母親的童話

安徽作家:閆鯤


         去年的中秋之夜,我在家附近的潁河邊散步,看見水上明月,在冥冥中體會一種寬宏無際的精神狀態(tài)。這讓我想起了母親。母親小時讀過兩年私塾,水平不高,但她嘴里含有講不完的童話,細品句句都是哲學書里才有的箴言。每段故事都對中國傳統(tǒng)的東西懷有虔誠的敬意。有天夜晚,母親望著天上說:來到這個世上就是想多看看這個世界,人能像月亮一樣多好,它永遠掛在天上不會變老。這是需要慢慢去遐想的,我這時也夢幻般感到:此刻,地球那邊美國密西西比河上必定一片繁忙,都在為暴富奔忙;印度恒河岸邊正飄蕩出誦經(jīng)的歌聲,佛教把釋迦摩尼的傳說彌漫空氣中,而中國發(fā)源河南少室山那條河流經(jīng)少林寺后又流到阜陽的潁河,正在月輝柔和的光亮里慢慢進入夢鄉(xiāng)。

        我為腦海中的幻想而微笑,它的意境令我心曠神怡。隨眼一瞥潁水中的月亮,像廣闊宇宙中的一扇圓門,穿越它,便能進入一個神話般的夢境。有位外國哲人將人生分為美學、倫理和信仰三個階段,我與母親正好居于兩極。母親以強烈的熱情面對大自然,而我卻因年齡所限,只注重外在的感性生活。直到丁亥年四月五日,母親安詳?shù)拈]上雙眼,不再醒來。她口中夏夜月亮的傳說如撒在天上的繁星沒有了聲音。我意識到到自己沒有超越這滾滾紅塵之前,就朦朧懂得做人的淡泊無爭之境。

     仔細探究,古老的文化以其寬容博愛精神對普通百姓產(chǎn)生巨大魅力。母親認為,相對于生命本身,其本質十分空洞、庸俗。人生的終極目標還是追求一種向上的精神,它能使自己脫離低級趣味,正如教科書里講述的那樣:生如春花爛漫,逝如秋葉飄落而靜美。母親在走完八十四年人生后溶入風月的光彩里。生活中,人們的精神追求和物質追求都無止境,但前者趨向寬廣,后者則趨向狹窄。和諧家園里人類越接近某種大境界,越會顯示寬厚仁愛之光芒。我想起前日去阜陽佛教廟宇時,走過那扇窄小的"資福寺 "門時,跨進院里又是一派別有洞天,心境如浮蕩在宇宙的茫茫薄霧之中,然而卻豁然開朗。

      每每回味母親樸素的一番話,我心都能獲得一種超然的寧靜,又如受到心里洗滌。我想,在淮北這塊厚重土地上,歷代高尚的人,無論生活在社會哪個層次,他們都是精神上的圣人,他們在世活得瀟灑而從容,讓后人去尊敬、去效仿、去昂起頭來看他們。

     仰望星空, 似乎夏夜月亮里飄散出縷縷云煙,隱藏于的童話如銀河橫貫宇宙之中!

支付寶轉賬贊助

支付寶掃一掃贊助

微信轉賬贊助

微信掃一掃贊助

    A+
發(fā)布日期:2023-08-08 15:03:29  所屬分類: 散文
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