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網(wǎng)北京訊( 安娟英 郭萬軍 楊雅茹 )日前,從《中華詩園》籌備組傳來重要消息:經(jīng)過近半年的籌備和運作,《中華詩園》紙質(zhì)雜志一切準備工作完成,編委成員和編輯部組閣已獲主辦方批準,雜志刊號申請也已獲批,不日將與國內(nèi)外廣大讀者、作者隆重見面【《中華詩園》國際刊號lSSN 2073-0934 《中華詩園》國際書號:978-988-74809-3-8)新文藝出版社出版】。于此同時,《中華詩園》公眾號也以全新的面貌和容量走進廣大讀者和作者心中。
《中華詩園》是由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耿飚、著名詩人臧克家、艾青、賀敬之等詩壇前輩于1989年倡導(dǎo)發(fā)起的文化復(fù)興工程。這個工程包括《中華詩園》公眾號、《中華詩園》紙質(zhì)雜志、“中華詩園”園林建設(shè)。
《中華詩園》肩負著傳承的使命,是實現(xiàn)美麗中國夢,是興國強國之軟實力!她將是弘揚五千年華夏文化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,“以德立國”“以德育人”的重要園地。同時,《中華詩園》還是重振中華民族精氣神的傳播媒介,也是連接海內(nèi)外炎黃子孫血脈情深的精神紐帶。她將凝聚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創(chuàng)造出中華文化的不朽偉業(yè),更將創(chuàng)造人類夢寐以求的“詩意棲居”理想的新境界。
當年,《中華詩園》得到了近百位海內(nèi)外各界名人的真誠支持,這些革命家和詩壇前輩分別是:耿飚、臧克家,艾青,公木,賀敬之,屠岸,雁翼,李瑛,黃淮,高洪波、葉延濱、宋曉梧、李一信、范桓山、張志民,丁芒,吳開晉、劉力、李東才,蕭寬以及將軍詩人魏傳統(tǒng),蕭克,李真,孫毅,徐斌,吳西,時樂濛,魏巍等;還得到了王定國,陳昊蘇,廖靜文,謝和賡,孫軼青,李運昌,石祥,曾敏之,柳倩,侯一民,姚少華,胡忠元,李延生,苗得雨等。在文化強國的過程中,中華詩園雜志必將引領(lǐng)中華詩壇走向新的高峰!
“中華詩園”是中華文明的歷史工程,是民族文化的千秋大業(yè)。要真正把中華詩園辦好,使其屹立于世界文學之林,將是一項浩繁的工程。然而,我們不能畏葸不前,不能等待觀望。歷代詩人的民族魂,應(yīng)當由我們這一代人化為現(xiàn)實的圣壇,淬煉成民族文化中的一塊瑰寶。只有我們齊心協(xié)力,添磚加瓦,才能使它真正矗立在神州大地上,彪炳千秋,在世界文化建筑中,放射出瑰麗的光芒。
現(xiàn)《中華詩園》雜志社摘選我國較有影響的部分文學家的發(fā)言稿資料刊出,以便讓大家更深入了解復(fù)興重創(chuàng)《中華詩園》雜志這個當代文化詩歌工程的傳承意義和歷史賦予的使命感。
賀敬之(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會長、詩人):
“中華詩園”的構(gòu)想,非常好,充滿詩意。我很贊同,也很贊成。其中所提出那幅藍圖,的確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宏偉事業(yè)。特別是“中華詩塔”的構(gòu)思,確屬一個詩的靈感的升華與詩意的創(chuàng)造。我們常說什么“都有一顆中國心”,其實那是一顆“詩心”,而每一顆“中國心”上都有一根詩之弦。這個構(gòu)想,真的撥動了這根詩弦,它引起的共振、共鳴一定會是強烈的,持久地與普遍的。因而,我相信,詩中對 “天才的設(shè)計師”“不朽的奠基者”地呼喚絕不會落空。因此,我覺得,應(yīng)當由此發(fā)瑞,結(jié)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(shè)和愛國主義教育等重大課趣,發(fā)起建設(shè)“中華詩園” 的倡議,開展一次振興詩運的大討論是非常有意義的。先是通過大眾傳媒手段,宣傳開去。如能把這個 傳播“過程,當成一次“詩文化的教育”過程來搞,那意義就更大了,至于 “中華詩園”選址何處,資金何來,那則是水到渠成的事。我覺得,選址在哪里,哪里就會感到格外榮幸。
石祥(著名歌詞作家):“中華詩園”的構(gòu)想,是惠及千秋、功載萬代的一幅宏偉藍圖,要實現(xiàn)她需要炎黃千孫共同描繪。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國家,而詩是我國燦燦爛文化的一條古老文明的根,一朵永不凋謝的花。世界的文化瑰寶有古長城、金字塔……也應(yīng)該有詩之園、詩之塔。“用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”我們也應(yīng)該“用我們的詩魂筑起我們詩的長城”。
興建“中華詩園”,工程龐大,工作繁雜。“萬丈高樓平地起”,需要“從現(xiàn)在做起,從我做起”的方法,重要的是看如何去行動、怎樣抓落實。我想可否一點一點地搞,先一詩一人一步一步地建,如一磚一石、一花一木地逐步成園,可分別建詩庫、詩人屋、詩碑林,詩畫廊等,也可分年代、地域、民族、行業(yè)來搞。有條件、有可能的先建起來,有困難、待研究的慢慢補建。
共建“中華詩園”,要有廣泛的群眾性,大眾的事大眾自己辦,詩人的事貴在參與,因為建詩園耗資很大,詩人們可否獻出自己的詩集、手跡等資料和珍品,作為詩塔的基石,其他再想法集資,逐步完善。
胡建雄(深圳中國現(xiàn)代格律詩學會會員)
這個構(gòu)想、實際上是“萌生于詩的靈感,而結(jié)晶于集體智慧” 的一個藍圖。“中華詩園”是以中華詩詞文化為主線貫穿的一處綜合性高層次的人文景觀。宗旨在于“重塑中華詩國的形象,再創(chuàng)當代詩歌的輝煌”。這是一項情系千秋、功在當代的希望工程。我們相信,“中華詩園”的倡議必將引起海內(nèi)外中華詩國傳人的熱烈反響,產(chǎn)生巨大的精神凝聚力。
桑恒昌(黃河詩報〉主編)
“中華詩園”的構(gòu)想很完善,只是弄起來耗資太多,需要多方努力籌措。能為此園盡一點力,是一種榮耀。越想越覺得兄走此路太對了。
丁國成(詩刊)雜志副主編。編審)
中國向以“詩國” 著稱于世,既是詩的悠悠古國,又是詩的泱泱大國。詩史之久,詩人之眾,詩作之多,詩藝之高,世所僅見,難以匹敵,遺憾的是,千百年來,詩一直鎖在書齋文庫之中,而與廣大的平民百姓大缺乏機緣。這同詩國極不相稱。倘能實現(xiàn)“中華詩園”的構(gòu)想,那么,詩就可以從文字化為形象,從平面化為立體,從可讀可想化為可觸可摸,詩也就能由少數(shù)人把玩的館藏古董,變成全人類皆可領(lǐng)略的世上奇觀。
中華詩園絕非一般的園林建筑,也不是普通的游樂場所,而是獨具風采的藝術(shù)殿堂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寶庫。它展現(xiàn)的將是中華民族的優(yōu)秀詩歌傳統(tǒng)和富于魔力的東方精神文明。歷代詩圣、詩仙、詩鬼、詩魔在這里一展雄姿:千年的詩魂、詩藝、詩風,詩潮在這里重現(xiàn)光輝。它將以無可比擬的藝術(shù)魅力吸引著世界華人和各國人民,對于弘揚中華文化、傳播愛國精神,必定有著其他園林包括古代建筑所無法起到的巨大社會作用:同時,我相信。從長遠觀點看,它也會給投資者、建造者帶來可觀的經(jīng)濟效益。這是傳之不朽的偉業(yè),造福千孫后代的盛舉!
我輩愿意大聲疾呼:
肯于投資的有識之士,您在哪里?“中華詩園”需要您!精于設(shè)計的技藝天才,您在哪里?中華民族需要您!樂于奉獻的建筑大師,您在哪里?人類文明器要您!
?1995年4月29號人民日報海外版 5月6號人民日報海外版 5月12號人民日報海外版
且鑄詩魂駐千秋
——記詩人黃淮的“中華詩園”構(gòu)想
現(xiàn)代格律詩人黃淮經(jīng)過多年的醞釀,形成一個宏偉的構(gòu)想-一建造一座集中華詩文化之大成的“中華詩園”。
早在1990年,黃準先生就在他寫給另一位詩人丁元的詩中,提出了這個設(shè)想--“求同存異要以愛塑魂/共建一座詩人的花園”。黃先生視之為:“詩人的花園天下奇觀/地球村里又多個景點/推動人性的演變過程/真善美智的進修學院”。他把這個花園稱之為“中華詩史的縮微景觀”。
1993年,黃準先生再度賦詩丁元,把“詩人的花園”具體化為“中華詩塔”。在他心中的藍圖上,“建一座詩塔上不封頂/一磚一石一冊冊詩集/中華詩塔的高度難測/天天升月月升年年升/標志出詩壇輝煌成果/這樣一代代不斷加高/詩心不死詩塔就活著”。詩人對自己的這一構(gòu)想充滿自豪——“詩人花園的一個景觀/中華詩園的豐碑一座”;同時也充滿自信--“詩塔不是詩人的夢幻/一代文明的智慧雕塑”
黃先生懷抱這一志向,奔走游說,集思廣益,廣納高見,廣征同好。世界同仁有志者,無不擊掌呼應(yīng),當然畏難者有之,漠然者亦有之。但,誰能說這不是一個宏偉的構(gòu)想,一項千秋的工程?
黃先生通過一位友人,與記者相識,并數(shù)度長談,逐步擴展和完善這一構(gòu)想。言談中,黃先生以詩人氣質(zhì),慷慨陳詞,直抒胸臆,其愿之烈,其情之切,令人慨然。
在詩人心目中,中國是一個詩的古國。關(guān)關(guān)雎鳩發(fā)愛之先聲/屈子行吟抒志之情懷/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/李白蜀道筑登天石階/毛澤東一曲大浪淘沙/激蕩出一個偉大時代/東方紅擁出一輪朝日/高唱軍歌把早晨迎來。在華夏五千年悠長的歷史長河中,詩的歷史比任何文學藝術(shù)品種的歷史都早都長,詩的成就也比任何文藝作品的成就偉大而輝煌“先秦的國風兩漢的賦/老子道德經(jīng)長詩一卷/盛唐的律詩宋代的詞/一代代詩星輝耀河漢”
中國詩史久遠,中華詩品浩繁,歷代詩圣輩出 -長如卷、重如山、燦若星,是國之瑰寶,文之精華,史之豐碑,更是民族魂的結(jié)晶。
然而在泱泱詩歌大國,如此富足的詩歌文化寶藏,僅以文字的形式散落神州,尚無薈萃集成之地。電影有資料館,美術(shù)有美術(shù)館,軍事有博物館,古建筑有“錦繡中華”,一部《紅樓夢》尚能引出幾處“大觀園”。那么,建一座“詩人的花園”則在國理,順天意,合民心。黃先生有心,有遠見,想到了這個點子,并決心拚將后半生,“要寫一首人生的長詩/交給歷史去吟誦流傳”。
幾次交談,黃先生把幾年來融化在格律詩中的關(guān)于“中華詩塔”、“詩人的花園”的美妙構(gòu)思,與各方面的建議綜合在一起,整理出了一份《中華詩園(構(gòu)想·討論稿)》,把浪漫的想象轉(zhuǎn)化成為現(xiàn)實的計劃。
現(xiàn)在,我們可以有一份完整的、現(xiàn)實的“中華詩園”的藍圖了。當它放在我的面前,看著那用詩人的鏵犁在白色處女地上耕耘出來的詩園的地基,眼前仿佛就凸顯出那如詩的景象--
這是一處園林式的建筑群,山、水、草、木、亭、臺、樓、閣,高低錯落,疏密有致。
具有民族建筑特色的門坊上,名家題寫的“中華詩園”昭示著五千年詩魂的凝聚。
園中最明顯的標志是一座沒有頂部的詩塔。這個詩塔,是由以《詩經(jīng)》、《楚辭》為基石,按詩史發(fā)展的時代為序,漢賦、唐詩、宋詞、元曲……每一部傳世之作都是筑起詩塔軀體的磚石。隨著時代的前進,磚石有增無減,詩塔的高度不斷升高,永無止境;歷代詩集,均以磚石形式筑人塔身。詩塔也是一座詩的聚魂之塔,它收集已經(jīng)作古的各代大詩人的形象、手跡、作品,也陳列一些大詩人的骨灰讓魂歸詩塔,成為傳世的無上榮譽;每位入塔者,均有雕像陳列其中。
園內(nèi)將有一座綜合性高品位的中華詩書畫博物院,充分發(fā)揮書畫和科技載體功能,亦詩、亦書、亦畫、亦影,展現(xiàn)中華詩史各個光輝時期的偉大詩人,有他們的作品、手稿、遺物、照片、文房四寶等等。人們將在這里“以詩開禁,以愛姐魂”,領(lǐng)略中華詩壇素以愛國為魂的韻味,瀏覽古今詩壇的歷史畫卷,人們將在這里學詩、講詩、觀詩、畫詩,沉浸在詩的海洋中,吸吮中華詩魂的精髓。
本報記者鄒大毅
?1995年1月14號,人民日報海外版。
《中華詩園》總編金罡:
中華詩園里\\記錄過我們骨頭的聲響\\記錄過我們歷代文人的豪邁\\在唐詩宋詞中發(fā)酵\\在共和國發(fā)展的建設(shè)中燦爛輝煌
《中華詩園》副社長兼主編安娟英:
弘揚華夏文化/我輩義不容辭!
這些著名的文學家、藝術(shù)家對“中華詩園”均寄予莫大的希望。這將鼓舞“中華詩園”人努力奮進勠力前行。
《中華詩園》雜志社籌備組經(jīng)過充分的醞釀籌備,經(jīng)過精心選拔篩選,呈報主辦方和劉力社長批準,《中華詩園》雜志社編輯部已組閣完成。
《中華詩園》雜志主辦單位
中華詩園有中國社科院西部開發(fā)研究院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、中華詩詞學會部委機關(guān)詩詞工作委員會 、中華詩詞學會朗誦藝術(shù)專業(yè)委員會、深圳中國現(xiàn)代格律詩協(xié)會。
《中華詩園》雜志編輯部
榮譽顧問:賀敬之 吉狄馬加
顧 問 : 高洪波 葉延濱 胡立新 劉澤林 峭巖 王謹 吳傳玖 陳昊蘇 丁國成 石祥 宋曉梧 李一民 范恒山 張志民 丁芒 苗得雨 桑恒昌 李發(fā)模 薩仁圖婭 羅繼仁 郭麗娜
編委會主任:李東才
執(zhí)行主任:黃淮 蕭寬
副主任:火照程、劉力、呂樹佳、馮曉英、車 悅、
社 長: 劉 力
副 社 長:安娟英(兼)、曾春根、吳冬香
總 編:金 罡
副 總 編:林 琳 龐 濤 段春梅
主 編:安娟英 荒 林
常務(wù)主編 : 郭萬軍 朱廣金
執(zhí)行主編: 亓 雪(新 詩)沈海榮(古詩詞)
副 主 編: 禇化冰 老區(qū)山鷹 楊雅茹
執(zhí)行副主編:劉改華(倉央體)田 宇(海外)
編輯部主任:張一真 李建英
新媒體主編:卓 卿
本 刋 美編:廖朝暉
編 委:
李勁彪、胡添瀅 、郭光所、柳 湧、 才玉書、瓜爾佳荒原、秋 玲、何 妮、 劉靈芝、陳 帆、杜彥芳、 王永純、王瑞慶、關(guān)麗艷、 孫玉霞、姜 蘭、陳仕藝、羅光成、古申元、黃玉龍、李繼育、孫文理、 王繼祥
特邀國際詩人顧問
1. 盧西拉·特拉帕佐(Lucilla Trapazzo)【瑞士/意大利】:瑞士籍意大利著名詩人,現(xiàn)居蘇黎世。《AidaNews》(日內(nèi)瓦)雜志電影版總編。
2. 安娜·史翠嘉(Ana Stjelja )【塞爾維亞】:《阿利亞·蒙迪》(Alia Mundi)雜志的主編和在線文學雜志Enheduana的主編。東方文學藝術(shù)和文化的門戶網(wǎng)站東方明珠的創(chuàng)始人和編輯。
3. 莉迪亞·基亞雷利(Lidia Chiarelli)【意大利】:意大利著名詩人、翻譯家、拼貼藝術(shù)家,出生在意大利都靈。2007年與藝術(shù)家艾羅威·托馬斯(Aeronwy Thomas)一起組織了藝術(shù)文學運動:想象與詩意。2014年,與加拿大作家兼編輯休格特·伯特蘭(Huguette Bertrand)共同發(fā)起了跨文化項目,在線出版了《詩歌與藝術(shù)》電子書。
4. 法赫丁·謝胡(Fahredin Shehu)【科索沃】:科索沃文化教育和遺產(chǎn)基金創(chuàng)始人,美國內(nèi)童出版社國際有限公司的文化總監(jiān)。
5、 伊娃·彼得羅普魯·利諾伊(Eva Petropoulou Lianoy)【希臘】:希臘著名女詩人、兒童文學作家。1994年,出任法國《自由報》記者,2002年回國。美國的國際文學聯(lián)合會的合作伙伴,“Alia Mundi塞爾維亞協(xié)會”、“希臘國際作家和藝術(shù)家協(xié)會”、“比雷埃夫斯文學和藝術(shù)協(xié)會”以及科林斯作家協(xié)會的成員。
6. 珍妮特·尤里卡(Jeanette Eureka)【墨西哥】:墨西哥卡迪那11套國際電視臺(Cadina 11 Global)、藝術(shù)浪潮(Magazzine the waves of art)的主席。
7. 喬治·昂西(George Onsy)【埃及】: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獎獲得者。
8. 比索·娜塔莉(Bisso Natalie)【俄羅斯/德國】:歐洲作家協(xié)會會員北美作家聯(lián)合會(SPSA)、SPSA德國分會會長,國際作家和表演者聯(lián)合會(ISAI)成員與院士、國際文學和藝術(shù)發(fā)展學院(MARLEY)/國際文學和藝術(shù)發(fā)展學院正式成員及創(chuàng)始人。
9. 伊塞爾達·努內(nèi)斯(Isilda Nunes)【葡萄牙】:西班牙世界作家聯(lián)盟(UHE)的執(zhí)行主席、HPP葡萄牙代表團主席和創(chuàng)始人、UHE官方網(wǎng)頁的世界管理員、“世界詩人聯(lián)合會(WPF)”名譽大使。
10. 克勞迪婭·皮奇諾(Claudia Piccinno)【意大利】:意大利著名詩人,世界詩歌節(jié)歐洲大陸總監(jiān),意大利伊斯特·薩納特藝術(shù)協(xié)會“伊斯坦布爾文化”大使。
更唱迭和、踔厲風發(fā)!我們相信,擁有這樣??思想先進、業(yè)務(wù)精練、忠誠于黨的文學事業(yè)的采編隊伍,《中華詩園》雜志一定會成為中華詩園里的一支奇葩!也肯定是世界詩壇里的一塊耀眼瑰寶!
櫛風沐雨、砥礪前行!我們相信,有這樣??團結(jié)、敬業(yè)、勤勉的隊伍,《中華詩園》的發(fā)展之路將會越?越寬?!《中華詩園》的明天必將越來越美好!
江河橫流,孕育了多元的華夏文化。貫穿于祖國腹地的長江和淮河,兼容了南方的柔情和北方的豪放,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,逐漸形成了中國文化的主流。長江發(fā)源于海拔6000米高唐古拉山脈的雪山和冰川,其水匯入通天河,成為長江源頭,至江蘇江陰的雞骨礁入海;淮河源起桐柏山,經(jīng)江蘇省新沭河、新沂河?xùn)|流入海。天上之水匯入長江和淮河,潤澤了200多萬平方公里的生靈 ,孕育了璀璨的江淮文化。
然而,流年的夢漸行漸遠。千帆過往,夢里落花傾注,能留下一箋嫣紅否?
為此,《中安江淮文學》為您在心中種下幾畝詩田,撒下經(jīng)年的悲歡及塵緣離散。《中安江淮文學》愿為您許下最虔誠的心愿,請將汝心安放在這青山綠水間!
愿我們與文字相遇、結(jié)緣,為文友洗凈鉛華,把靈魂安放文字間,放牧養(yǎng)護,洗濯升華!
本微刊歡迎您的入駐!
賜稿郵箱:qq號2652241905
聯(lián)系電話:13905685236
中安江淮文學編委
顧 問:王 謹 趙 瑜 張富英
金 罡 安娟英 潘書培
主 編:沙 漏
編輯部:
主 任:啄木鳥
成 員:沙 漏 水墨丹青
唐盼盼 王 德 釗
投稿郵箱:2652241904
聯(lián)系電話:13905685236
編輯:傅友君
支付寶轉(zhuǎn)賬贊助
支付寶掃一掃贊助
微信轉(zhuǎn)賬贊助
微信掃一掃贊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