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墨三合
平日里總是對他人惡語相向,生活也會充滿戾氣。
而那些喜歡把“謝謝”掛在嘴邊的,是真誠之人。
看到一個印象深刻的故事:
1972年,諾貝爾獎獲得者川端康成自殺,他的一生經(jīng)歷過無數(shù)坎坷和悲哀,所以決意不留下任何遺言。
在被送去醫(yī)院的路上,他對司機(jī)說了生命中最后一句話:“路這么擠,真是辛苦你了。”
有人說,這是他留給這個世界最后的溫柔,也是他深藏于心間的真誠與感恩。
人字兩筆,一撇一捺,看似簡單,卻十分厚重。
一撇,代表著對于自己的約束,應(yīng)該做什么樣的人,應(yīng)該守好什么樣的品性。
一捺,代表著對于他人的感懷,應(yīng)該怎么待人做事,應(yīng)該以什么方式走下去。
而真誠,便是為人應(yīng)恪守在心底的根本。
真誠,源于人的坦蕩;知恩,源于人的善念。
真誠+知恩,就是一個人最好的人品,以誠待人,莫忘人恩,必有后福。
落難之時,若遇貴人相助、雪中送炭,一句誠懇的“謝謝”,是對恩情最好的回答。
成長路上,父母無微不至的關(guān)懷照料,一句誠懇的“謝謝”,是對親情最好的回報。
漫漫一生,陌生人不期而遇給的溫暖,一句誠懇的“謝謝”,是對善意最好的回應(yīng)。
懂感恩,懷真誠,做坦蕩之人,行積德之事,是人這一生最好的福報。
《菜根譚》里寫著這樣一句話:
凡事讓別人舒服,活著讓自己坦然。
老話里常說:你說什么樣的話,你就是什么樣的人。你常掛在嘴邊的話,就是你最真實(shí)的生活。
與人善言,暖于布帛;傷人之言,深于矛戟。
常把“謝謝”放在嘴上的人,也是厚德之人。
“人品做到極處,無有他異,只是本然。”
深以為然。
當(dāng)一個人把教養(yǎng)刻在骨子里,總是習(xí)慣使然,體現(xiàn)在生活各處,也會讓身邊的人感到舒服。
讓人舒服,是一個人最頂級的人格魅力。
真正的教養(yǎng),是細(xì)微之處見真心,所到之處見真情。
“你越會說話,別人就越快樂,別人越快樂,就會越喜歡你;別人越喜歡你,你得到的幫助就越多,你也會越快樂。”
生命是一種回聲,你給別人笑臉,別人就會給你微笑,你將惡語掛在嘴邊,身邊人就會漸漸遠(yuǎn)離。
喜歡把“謝謝”掛在嘴邊的人,凡事讓別人舒服,活著讓自己坦然。
編輯:田力
支付寶轉(zhuǎn)賬贊助
支付寶掃一掃贊助
微信轉(zhuǎn)賬贊助
微信掃一掃贊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