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墨三合
古人云:“百善孝為先”。在生活中,我們總會把“孝順”,作為衡量孩子品格好壞的第一標準??稍诂F(xiàn)實中,孩子對父母出言不遜、甚至大打出手的事件,時有發(fā)生。面對孩子的這些“出格”舉動,不少家長疑惑:“我付出全部,為何卻換來孩子對自己的不尊重,甚至仇視”。李玫瑾教授曾經(jīng)說過:
“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是家長造就的,家長的問題若不解決,孩子的問題也解決不了。”
孩子不尊重父母,不僅是孩子的問題,更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。
而一個不懂得尊重父母的孩子,哪怕再優(yōu)秀,那對于家庭來說,也是毫無益處的。
家庭教育最大的失敗,就是孩子越來越不懂得尊重父母。
01
有多少孩子,不尊重自己的父母?
曾有一則新聞,一位小男孩不愿意上學,媽媽勸了大半天,他都無動于衷地玩著手機。
![](/d/file/news/gj/d27007681275cfbb27a7c2c6ac479955.jpg)
媽媽無奈地問他:"到底要怎樣,你才愿意去上學?"他的兒子說道:"你給我跪下,我就去上學。"媽媽聽了兒子的話,當場給兒子跪下了。她的兒子,看到媽媽為勸他上學當場下跪,竟高興地翹起了二郎腿;接著,他拿著手機,拍了張媽媽跪著的照片,發(fā)到朋友圈炫耀。而這位媽媽,足足跪了一個小時。可是兒子不但沒有去上學,反而無視跪在地上的媽媽,繼續(xù)玩著手機。孩子冷漠、不屑的表情,讓人看了不寒而栗。而像這樣的新聞,層出不窮。有多少孩子,越來越不尊重父母?曾有一個研究機構(gòu)對來自美國、日本、中國的孩子進行了一次名為“你最尊敬的人物是誰”的問卷調(diào)查。美國和日本的孩子,父親都是排名第一。而中國的孩子心中,最尊重的人根本不是父母;父親被排在最后一名,第10名,母親更慘,擠出前10,排在第11名。這不禁讓我們發(fā)問:為什么中國父母付出全部,卻換不來孩子的尊重?
![](/d/file/news/gj/118c2d5d36c84ea79cf1a5b60a1a28b5.jpg)
02
卑微的父母,得不到孩子的尊重
張愛玲有句經(jīng)典句子:“喜歡一個人,會卑微到塵埃里。”這句話運用在,現(xiàn)如今的親子關(guān)系上,尤為合適。在日常中,很多父母常對孩子,好言相勸:
“不要總看電視,對眼睛不好,關(guān)一會兒行嗎?”“睡覺的時間到了,快點睡覺好嗎?”
有些孩子卻直接拒絕,“不行,不行,不可以!”
他們公然把父母的話,當成耳旁風。孩子要買玩具時,若父母不依,有的撒潑打滾,或者對父母拳打腳踢。很多父母還會說:“求你別這樣了,下次買行不行?”有時父母嘮叨兩句,孩子便火藥味十足地朝父母喊:“關(guān)你什么事,啰哩啰嗦…”
![](/d/file/news/gj/d7e7acaf04eeb5c7005281c343000c34.jpg)
從這些場景中,我們可以看到:一個不尊重父母的孩子,以及一個對孩子束手無策、卑微的父母。而造成這種原因的是,父母把孩子的地位捧得太高。這類父母平時,毫無底線地滿足與縱容孩子,以至于最后親子關(guān)系失控。如此,孩子會越來越不尊重父母,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姿態(tài),卑微到了塵埃里。而父母的卑微,會讓他們對孩子說的語言蒼白無力,也讓教育毫無力量。長此以往,孩子不僅不會尊重父母,更會養(yǎng)成唯我獨尊、任性妄為、囂張跋扈的性格。趙薇曾在一檔綜藝節(jié)目中,探討育兒話題時,曾說過這樣一段話:
“(父母)不能讓一個孩子在家里的地位這么高,將來你老了,他也覺得你沒那么重要。不能太把孩子當回事。”
![](/d/file/news/gj/8981be256e27a704914457fc0664ccd8.jpg)
03
對父母的態(tài)度
是一個孩子最真實的人品
曾有一則新聞,讓人看著氣憤不已,網(wǎng)友們直罵:“畜牲!”這件事,發(fā)生在陜西省清澗縣折家坪鎮(zhèn)的農(nóng)村。一位快40歲的兒子,因為老父親拒絕給他買車,把家里的電視機、衛(wèi)星接收器砸了,還把父親打得跪地求饒。老父親最大的感受是,這個孩子從小到大都這么沒出息,而且很不聽話??珊⒆訁s總是“義無反顧”的吃著家里的,還似乎吃的“理直氣壯”。之前他就疑似脾氣暴躁,有暴力傾向,也曾經(jīng)打走了前妻。之后他還把妻子離去的挫敗感和怨氣,都撒在了父母身上。他整日在家中過著衣來伸手、飯來張口的日子,整天和家里要錢,一旦無法滿足,便動手打人。周國平曾說:
“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,但克服本能,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(yǎng)。”
一個孩子是否有教養(yǎng),看他對父母的態(tài)度便知道;一個對父母都不尊重的孩子,長大后,也經(jīng)不起人性的考驗。
![](/d/file/news/gj/08c206dbfba4a4d07320b098cf499a46.jpg)
04
最好的教育,是讓孩子心中有父母
曾仕強先生曾說:
“最好的教育,不是讓孩子成為天才,而是讓他心中有父母!”
的確,一個心中有父母的孩子,他們必然會恪守尊重父母的底線。
一個懂得尊重父母的孩子,通常懂得感恩,這不僅是一種優(yōu)良品德,更是一種生活態(tài)度。優(yōu)秀的家長,都會懂得在孩子心中,樹立父母的威信,讓孩子既尊重父母,又信任父母。知乎有網(wǎng)友曾經(jīng)分享過這么一個故事:他的女兒很愛吃雞腿,所以家里每次做切塊炒雞的時候,都會給女兒特地留一個完整的雞腿。但是他后來發(fā)現(xiàn)一個問題,女兒認為家里最好的就應(yīng)該給自己,而且對家里人說話都很不客氣。恰巧,某次女兒看動畫片很著迷,叫了多次吃飯都沒回應(yīng)。他就對女兒說:
“我只叫你最后一次啊,如果你不尊重別人,讓別人等,那么別人就沒必要等你了。”
女兒依然紋絲不動,就敷衍地點了點頭。
大家吃到一半后,女兒姍姍來遲。剛上餐桌,立馬質(zhì)問:“我的雞腿呢?”他便當著女兒的面,拿出放在飯煲里保溫的雞腿說:“今天做飯的外婆很辛苦,所以雞腿應(yīng)該給外婆。”女兒嚎啕大哭,他把女兒抱進屋里教育,傳遞了這3種思想:
我們很愛你,但家里不是什么東西都必須以你為先;
家人照顧你,你要尊重家人對你的好,知道別人的辛苦;
求人幫忙要說“請”。
從屋子里出來后,女兒就因之前說話太大聲而向家人道歉了。也是自那以后,女兒每次吃飯,都會提早過來了,也不再爭著搶著要雞腿了。一個懂得尊重父母的孩子,才是家庭教育的最大成功。因為從孩子對待父母的態(tài)度,就能窺見他未來行為處事、待人接物的樣子。一個連父母都不放在眼里的孩子,長大后也必然也是一位斤斤計較、眼界狹窄、禮儀欠缺的人。父母就是孩子最初成長的學習對象,嚴格要求自我,把控好自己的一言一行,孩子才能從父母這里,學會包容與愛,學會理解與尊重。我們尊重孩子,也贏得孩子的尊敬,就能讓良好的教育理念滋養(yǎng)孩子的心田,幻化成孩子前行的動力,陪他走過漫長的人生歲月。
編輯:田力
古人云:“百善孝為先”。在生活中,我們總會把“孝順”,作為衡量孩子品格好壞的第一標準??稍诂F(xiàn)實中,孩子對父母出言不遜、甚至大打出手的事件,時有發(fā)生。面對孩子的這些“出格”舉動,不少家長疑惑:“我付出全部,為何卻換來孩子對自己的不尊重,甚至仇視”。李玫瑾教授曾經(jīng)說過:
“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是家長造就的,家長的問題若不解決,孩子的問題也解決不了。”
孩子不尊重父母,不僅是孩子的問題,更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。
而一個不懂得尊重父母的孩子,哪怕再優(yōu)秀,那對于家庭來說,也是毫無益處的。
家庭教育最大的失敗,就是孩子越來越不懂得尊重父母。
01
有多少孩子,不尊重自己的父母?
曾有一則新聞,一位小男孩不愿意上學,媽媽勸了大半天,他都無動于衷地玩著手機。
![](/d/file/news/gj/d27007681275cfbb27a7c2c6ac479955.jpg)
媽媽無奈地問他:"到底要怎樣,你才愿意去上學?"他的兒子說道:"你給我跪下,我就去上學。"媽媽聽了兒子的話,當場給兒子跪下了。她的兒子,看到媽媽為勸他上學當場下跪,竟高興地翹起了二郎腿;接著,他拿著手機,拍了張媽媽跪著的照片,發(fā)到朋友圈炫耀。而這位媽媽,足足跪了一個小時。可是兒子不但沒有去上學,反而無視跪在地上的媽媽,繼續(xù)玩著手機。孩子冷漠、不屑的表情,讓人看了不寒而栗。而像這樣的新聞,層出不窮。有多少孩子,越來越不尊重父母?曾有一個研究機構(gòu)對來自美國、日本、中國的孩子進行了一次名為“你最尊敬的人物是誰”的問卷調(diào)查。美國和日本的孩子,父親都是排名第一。而中國的孩子心中,最尊重的人根本不是父母;父親被排在最后一名,第10名,母親更慘,擠出前10,排在第11名。這不禁讓我們發(fā)問:為什么中國父母付出全部,卻換不來孩子的尊重?
![](/d/file/news/gj/118c2d5d36c84ea79cf1a5b60a1a28b5.jpg)
02
卑微的父母,得不到孩子的尊重
張愛玲有句經(jīng)典句子:“喜歡一個人,會卑微到塵埃里。”這句話運用在,現(xiàn)如今的親子關(guān)系上,尤為合適。在日常中,很多父母常對孩子,好言相勸:
“不要總看電視,對眼睛不好,關(guān)一會兒行嗎?”“睡覺的時間到了,快點睡覺好嗎?”
有些孩子卻直接拒絕,“不行,不行,不可以!”
他們公然把父母的話,當成耳旁風。孩子要買玩具時,若父母不依,有的撒潑打滾,或者對父母拳打腳踢。很多父母還會說:“求你別這樣了,下次買行不行?”有時父母嘮叨兩句,孩子便火藥味十足地朝父母喊:“關(guān)你什么事,啰哩啰嗦…”
![](/d/file/news/gj/d7e7acaf04eeb5c7005281c343000c34.jpg)
從這些場景中,我們可以看到:一個不尊重父母的孩子,以及一個對孩子束手無策、卑微的父母。而造成這種原因的是,父母把孩子的地位捧得太高。這類父母平時,毫無底線地滿足與縱容孩子,以至于最后親子關(guān)系失控。如此,孩子會越來越不尊重父母,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姿態(tài),卑微到了塵埃里。而父母的卑微,會讓他們對孩子說的語言蒼白無力,也讓教育毫無力量。長此以往,孩子不僅不會尊重父母,更會養(yǎng)成唯我獨尊、任性妄為、囂張跋扈的性格。趙薇曾在一檔綜藝節(jié)目中,探討育兒話題時,曾說過這樣一段話:
“(父母)不能讓一個孩子在家里的地位這么高,將來你老了,他也覺得你沒那么重要。不能太把孩子當回事。”
![](/d/file/news/gj/8981be256e27a704914457fc0664ccd8.jpg)
03
對父母的態(tài)度
是一個孩子最真實的人品
曾有一則新聞,讓人看著氣憤不已,網(wǎng)友們直罵:“畜牲!”這件事,發(fā)生在陜西省清澗縣折家坪鎮(zhèn)的農(nóng)村。一位快40歲的兒子,因為老父親拒絕給他買車,把家里的電視機、衛(wèi)星接收器砸了,還把父親打得跪地求饒。老父親最大的感受是,這個孩子從小到大都這么沒出息,而且很不聽話??珊⒆訁s總是“義無反顧”的吃著家里的,還似乎吃的“理直氣壯”。之前他就疑似脾氣暴躁,有暴力傾向,也曾經(jīng)打走了前妻。之后他還把妻子離去的挫敗感和怨氣,都撒在了父母身上。他整日在家中過著衣來伸手、飯來張口的日子,整天和家里要錢,一旦無法滿足,便動手打人。周國平曾說:
“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,但克服本能,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(yǎng)。”
一個孩子是否有教養(yǎng),看他對父母的態(tài)度便知道;一個對父母都不尊重的孩子,長大后,也經(jīng)不起人性的考驗。
![](/d/file/news/gj/08c206dbfba4a4d07320b098cf499a46.jpg)
04
最好的教育,是讓孩子心中有父母
曾仕強先生曾說:
“最好的教育,不是讓孩子成為天才,而是讓他心中有父母!”
的確,一個心中有父母的孩子,他們必然會恪守尊重父母的底線。
一個懂得尊重父母的孩子,通常懂得感恩,這不僅是一種優(yōu)良品德,更是一種生活態(tài)度。優(yōu)秀的家長,都會懂得在孩子心中,樹立父母的威信,讓孩子既尊重父母,又信任父母。知乎有網(wǎng)友曾經(jīng)分享過這么一個故事:他的女兒很愛吃雞腿,所以家里每次做切塊炒雞的時候,都會給女兒特地留一個完整的雞腿。但是他后來發(fā)現(xiàn)一個問題,女兒認為家里最好的就應(yīng)該給自己,而且對家里人說話都很不客氣。恰巧,某次女兒看動畫片很著迷,叫了多次吃飯都沒回應(yīng)。他就對女兒說:
“我只叫你最后一次啊,如果你不尊重別人,讓別人等,那么別人就沒必要等你了。”
女兒依然紋絲不動,就敷衍地點了點頭。
大家吃到一半后,女兒姍姍來遲。剛上餐桌,立馬質(zhì)問:“我的雞腿呢?”他便當著女兒的面,拿出放在飯煲里保溫的雞腿說:“今天做飯的外婆很辛苦,所以雞腿應(yīng)該給外婆。”女兒嚎啕大哭,他把女兒抱進屋里教育,傳遞了這3種思想:
我們很愛你,但家里不是什么東西都必須以你為先;
家人照顧你,你要尊重家人對你的好,知道別人的辛苦;
求人幫忙要說“請”。
從屋子里出來后,女兒就因之前說話太大聲而向家人道歉了。也是自那以后,女兒每次吃飯,都會提早過來了,也不再爭著搶著要雞腿了。一個懂得尊重父母的孩子,才是家庭教育的最大成功。因為從孩子對待父母的態(tài)度,就能窺見他未來行為處事、待人接物的樣子。一個連父母都不放在眼里的孩子,長大后也必然也是一位斤斤計較、眼界狹窄、禮儀欠缺的人。父母就是孩子最初成長的學習對象,嚴格要求自我,把控好自己的一言一行,孩子才能從父母這里,學會包容與愛,學會理解與尊重。我們尊重孩子,也贏得孩子的尊敬,就能讓良好的教育理念滋養(yǎng)孩子的心田,幻化成孩子前行的動力,陪他走過漫長的人生歲月。
編輯:田力
支付寶轉(zhuǎn)賬贊助
支付寶掃一掃贊助
微信轉(zhuǎn)賬贊助
微信掃一掃贊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