剪 刀(小說 )

日期:2019-02-06 19:25:12 瀏覽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剪 刀(小說 )
 
村里來了一個騎摩托車的陌生人,年齡大約在30歲上下,穿著很時尚。在村頭遇見人,下了車,走上前很禮貌地問道:“麻煩您這位大嫂,請問這個村20年前來沒來過一個賣剪刀的人”?
被問的人上下看了看眼前的年輕人,搖頭說不知道。年輕人纏著大嫂說道:“是一個60歲上下的老人,他賣的剪刀好不好使啊”?聽他這口氣就好象是來進行產(chǎn)品調查,大嫂警惕地說道:“多少年都沒有摸過剪刀了,也沒有買過剪刀”。大嫂還是很客氣地對他說:“這樣吧,你到村里再問問看,有沒有人知道這事”。因為前幾天村里還來了兩個騙子,說是上邊讓給農(nóng)戶電視機安裝加密接收器,一家騙走手續(xù)50元。
年輕人沒有問出個頭緒來,就騎上摩托車一溜煙地進了村子。一進村,見一位推著車子往外走的老人,他躬身上前問道:“老人家,向您打聽一個事”。
老人停下來問道:“什么事”?
年輕人對老人說:“20多年前,這個村里來沒來過一位60來歲賣剪刀的老人”?老人想了半天,記不起來了,因為,男人們一般情況下是沒有買剪刀習慣的,即使村里來了賣剪刀的人,他們也從不過問。正好,前邊有人過來,對年輕人說:“你問問英子他媽,有沒有”?英子的媽就是剛才年輕人一進村遇見的那位大嫂。說著說著,英子的媽來到了老人面前,說:“爹,你干啥去,誰讓你動了?傷筋動骨一百天,剛見好,你就閑不住,誰讓你干活了”?老人說:“我不是閑著有些發(fā)急了嘛,聽說咱家地頭一棵樹被犁地的機子碰倒了,我把它弄回來”。英子的媽說:“你回去吧,回頭我去看看”。年輕人知道了眼前的這一男一女原來是一家子。
老人對英子的媽說道:“這個人想打聽20年前村里來沒有來過一個60多歲賣剪刀的人,你可知道”?
英子的媽有點不解地問道:“都多少年了,打聽那個賣剪刀的干啥”?英子的媽不是不知道賣剪刀的人,而是她不想告訴這個陌生人。
年輕人說:“那個人是我父親,前幾年就讓我來收賬,我那時剛辦了一個食品加工廠,正忙。他今年80多歲了,去年得了個中風,病還沒好利索,就一個勁地嘮叨著讓我收賬。都上了年紀了,還操那心,但我不能違背他老人家的意愿啊,這才抽空走一走。試試看吧,收上來就收,真收不上來,我們也不缺這幾個錢”。
哦,是這樣。都20多年了,英子今年都20好幾了呢,在深圳打工都有幾個年頭了。
20多年前,英子的媽剛嫁到村里的第二年,那天,她出來找鞋樣子給丈夫做鞋,看到村頭小賣部圍著人,也走上前看看究竟。原來是個賣剪刀的,但這個賣剪刀的人不急于要現(xiàn)錢,真要有錢給也行,沒有錢就賒帳。人家賒賬都記上村名人名,他連個名都不記,誰想賒就拿一把,說一聲就可以了。賣剪刀的人說,他家祖輩是鐵匠,不做大件,只做剪子和耙釘之類,但最有名氣的就是剪刀。他還說,用他家的剪刀,多少年都不用磨一次,照樣鋒利無比,依然跟才買的一樣,你就是剪個細鐵絲,簿鐵皮都不礙事。邊說邊拿出自己的剪刀做著示范,他手里的一截鐵絲,被他一剪一剪地鉸著,然后讓大家看剪刀有沒有卷刃。村婦們都說這剪刀鋼口硬實,家里有剪刀的也想拿一把這樣的剪刀。英子的媽當時也拿了一把,回家試了試果然象賣剪刀人說的那樣,一個字:快。
過去到農(nóng)村賣東西都以賒賬為主,因為家有現(xiàn)錢的少,等麥收了或是秋后,手里有了錢,賣東西的人再來挨家挨戶地收錢銷帳。眼前這個賣剪刀的不急于要現(xiàn)錢,賒賬還不記人姓名,到時候能要到錢嗎?可是,令拿了剪刀的人更為迷惑的事兒還在后面。賣剪刀的人說:“我現(xiàn)在不要錢,等到啥時候咱們這里的紅芋干賣到一元錢一斤,我再來收錢,剪刀5塊錢一把,比起別家的呢,有點貴,但我賣的是硬壯貨,如果到那個時候,你說我這剪刀有毛病,退給我,再換一把新的給你”。這話令所有想賒他剪刀的人都不可思議,因為當時紅芋干市價才一角多錢一斤,要賣到一塊錢一斤那要到驢年馬月啊,如果賣不到那個價,剪刀不是白送人了嘛。聽他這一說,好多拿了剪刀的人又都把剪刀放了回去。見大家把剪刀都一把把又給了他,賣剪刀的急了,說:“你們以為我瘋了是吧?一塊錢一斤紅芋干還能算稀罕事嗎?以后咱就等著瞧,要不了多少年,恐怕一塊錢一斤還買不到呢”。聽他說這話,村里人看他神情正常,又都紛紛拿走了剪刀。
賣剪刀的說紅芋干一塊錢一斤,根本不可能的事,紅芋干子多少年都一個價,想漲一分都難??墒?,沒幾年,鄉(xiāng)里的紅芋干子開始漲價了,賣到三角、五角一斤了,賒了剪刀的人都說,那個賣剪子的人說得還怪邪乎哩,還是他有長眼眉毛,這稀屎爛濺的紅芋干還真能賣到一塊錢一斤哩。紅芋干子的價格是時漲時落,一直都沒有高過五角錢一斤,因此,那個賣剪刀的人也就沒有來過村里。有時候,人們在談論這件怪事的時候,那個賣剪刀的咋不來收錢啊?是不是死了啊。也有的人說不會是神仙下界查看民情吧?因為有民間傳說,神仙下界看百姓豐年對糧食愛不愛惜。漸漸地,時間一長,人們都把那個賣剪刀的人忘的一干二凈了。
現(xiàn)在村里的女人能拿得動剪刀做針線活的越來越少了,年輕的女人從生下孩子那天起,給孩子從頭到腳穿的都是從商場里買來的料子又好,價格又便宜的嬰幼兒服裝,省事不說,款式又新穎,孩子穿在身上,都跟洋娃娃一樣,讓人看上去就喜歡,比買布料自己做要好多了。不買布,不做針線活兒,誰還用剪刀啊,鄉(xiāng)下年輕的姑娘都快用不好剪刀了。有剪刀的人家,長時間不用,也不知道扔哪了。
騎摩托車的人如今提起這事,英子的媽想到了多年前她買剪刀時的情形。當然,現(xiàn)在的紅芋干子都漲到一塊好幾了,按照當年那個賣剪刀人的說法,帳早就該要了。
英子的媽說,誰能知道村子里當年拿了多少把剪刀啊,你也沒有個帳,現(xiàn)在村里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去了,老年人有的也都不在家,恐怕你這錢很難要到啊。
年輕人說,家里的鐵匠鋪早就不開了,其實,我們家也不缺這幾個錢,我對我父親說,算了,不要了,都多少年了,連個賬都沒有,找誰要去。我父親說:“你還是按照我當年走過的大概方向找找看,還是能要回來的,誰還能不誠實啊,只是時間太長了。要不回來的也有,那就是當年拿了我剪刀的人已經(jīng)死了,象這情況少,再就是買了城里的房子全家人都進了城,村里已找不到這戶人家了,你要個試試吧,能要多少是多少”。英子的媽說,你剛進村的時候也沒有說清楚,這樣吧,你等著,我家還用過你們一把剪刀呢,我這就回去給你拿錢去。
英子的媽是個快嘴的人,她見了村里上了歲數(shù)的人就說:“怪了,怪了,那年那個賒帳賣剪刀的他兒子,今天來咱村要帳了,剪子也給人家使沒有了,可這錢得給人家,多少年了,人家提都沒有提過這事,不能白用人家剪刀,我這是回來拿錢的,那個賣剪刀的他兒子在村頭等著哩”。
當年村里有多少人家拿了那個人的剪刀,英子的媽不知道,就連那個來收錢的人也不知道。不一會兒,英子的媽來了,手里拿著一張10元的新票子,那人接過錢,從兜里掏出5元錢找給她,英子的媽說:“別找了,現(xiàn)在啥都漲價了,那剪刀好使,10塊錢值”。
年輕人說:“當年講好的價,多少就是多少,一分都不得多收的,我臨來的時候我父親一再囑說,一分錢都不能多收”。
英子的媽接過年輕人找來的錢,說,我再到村里給你吆喝吆喝,讓使了你家剪刀的人快點送錢過來……
年輕人在村里等了一晌午,孩子們都放學回來了,他只收到英子的媽送來的5元錢。他不愿意再等下去了,有小學生從他身邊經(jīng)過就放慢腳步看他,他就對看他的小學生說:“小朋友,回家問你媽,快送剪刀錢來。”
小孩子不解地看著他說了一句:“啥是剪刀錢”?爾后一轉身跑得沒了蹤影。
年輕人搖了搖頭說,我不等了,再也不來了。這么點小錢,我孫子似地等著討賬,該錢的都成了爺了,他生氣地騎上摩托車風一樣地離開了村子。
妻子看了我寫的這篇小說,笑了笑說,你真能編,有這事嗎?我不好回答有這事還是沒有這事,因為她沒有用過那樣的剪刀,自然不理會當年賣剪刀人的當年的良苦用心。到底那個賣剪刀的人有什么樣的良苦用心,到現(xiàn)在村里也沒有一個人能夠說得出子丑寅卯來。
 

支付寶轉賬贊助

支付寶掃一掃贊助

微信轉賬贊助

微信掃一掃贊助

    A+
發(fā)布日期:2023-08-08 15:03:29  所屬分類: 小說
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