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花香自苦寒來
——訪中國書法家協(xié)會會員、《蘆花草堂》書法院院長左克成
27年,一個簡單數(shù)字,卻包涵了一段難以忘卻的戰(zhàn)友之情。
2019年5月1日,在這個“特別”的節(jié)日里,我踏上了“尋親”之旅,去看望我多年未見面的老戰(zhàn)友左克成。
克成生長在被譽為淮河門戶、東方新港的江蘇省濱??h,濱海物產豐富,人杰地靈。
1991年,我與克成相識在美麗的珠城——蚌埠。他比我早一年入伍,那時他是武警三支隊司令部打字員,我是后勤處一名通訊員,平時都在一幢樓上辦公,幾乎每天都會見面。通過經常接觸和交流,我對克成有了更深的了解,他為人正直、謙讓,對工作認真負責,整天一個人呆在打字室里進行打字、校對、編輯、排版等工作。特別羨慕他寫有一手好字,鋼筆、毛筆字寫得都非常漂亮,這也讓我對他更加產生了崇敬之情。
1992年,我退伍返鄉(xiāng),脫下一身橄欖綠,告別了我親愛的部隊和戰(zhàn)友,回到了我的家鄉(xiāng)安徽阜陽。
時光飛逝,歲月如梭。轉眼間,我與克成已分別27載,因為工作等原因,一直沒有抽出時間相聚,在分別日子里,我們仍然在想念著對方,盼望有一天能再次相聚,今天我們終于如愿以償。
“五.一”當日,我從阜陽出發(fā),先后從江蘇鹽城市轉輾至濱海港火車站,下午4點多,我盼望已久久的老戰(zhàn)友果然出現(xiàn)在我的面前,一陣熱情之后,克成親自駕車把我和愛人從火車站接到賓館,一切他都提前安排得妥妥當當,讓我這感到十分的溫暖和欣慰。
晚上,他又約來了兩位老鄉(xiāng)戰(zhàn)友一起賠我小酌,敘起戰(zhàn)友之情,我們仿佛又回到部隊那難忘的時光。我們說著笑著,開懷暢飲,津津樂道。交談中,了解到克成于1993年退伍返鄉(xiāng),之后在一家國企任辦公室主任,由于種種原因,他辭去了本職工作,開始了他的創(chuàng)業(yè)生涯,專攻書法學習。
1996年,他創(chuàng)辦了《蘆花草堂》書法院和《蘆花草堂》書法培訓學校并分別擔任院長和校長。1998年中國書法家協(xié)會成立書法培訓中心,他很榮幸地成為首屆研修班的學生,繼續(xù)深造。通過刻苦學習和名師指導,他業(yè)精于勤,臨創(chuàng)結合,循序漸進,終成正果。目前,克成已為中國書法家協(xié)會會員、江蘇省書法家協(xié)會會員、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(xié)會理事、鹽城市書法家協(xié)會理事、濱??h書畫家協(xié)會副主席。
現(xiàn)在的克成比年輕時氣質更加有風度、儒雅、大方,成熟與干練,他最大優(yōu)點是品行謙遜,儒雅中帶著果敢。
在《蘆花草堂》書法院,我親自看見克成多年來在書法方面的深厚造詣和豐碩成果。幾百平米寬敞明亮的大廳內掛滿了他的書法佳作和精品,這些作品字體或柔或剛、或橫或豎、或行或楷、或漢隸或魏碑;章法自如,字法百變,形體流暢,張馳有度,氣勢恢宏,不禁讓人感受到東方文化之魅力,身處書法大展之境界。關于書法,我自識學淺,不能擅自妄論,但我從中看出克成20多年來的艱辛付出和成長之路確實不易。更可喜是他在2014年成功舉辦了“左克成書法作品展”,同時出版了《左克成書法作品集》。
在《蘆花草堂》書法培訓學校,我目睹了一排排桌椅,一件件學生習作,無不見證著克成將他的成果傳承給熱愛書法的人。“我要把所學的知識和成功經驗與學生們一起分享,毫不保留”,克成自豪且堅定的說。
臨別時,克成也不吝嗇紙墨,欣然揮毫賜吾:國泰民安歌盛世,美麗家園享泰平,借此表達對戰(zhàn)友的友誼長存。
一份耕耘,一份收獲。文如其人,人如其品,克成戰(zhàn)友今天的成功對我來說并不感到驚奇,我知道他對事業(yè)的熱愛、執(zhí)著和忠誠,他用自己的堅韌和智慧成就了現(xiàn)在的輝煌。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,梅花香自苦寒來??朔щy求學路,成績斐然展風采。
我祝愿“蘆花草堂”就像他的辦院初心,蘆花盛開迎風飄,飛入尋常百姓家。
劉國美 文/攝
作者系安徽省攝影家協(xié)會會員、阜陽市攝影家協(xié)會會員、阜陽市作家協(xié)會會員。
——訪中國書法家協(xié)會會員、《蘆花草堂》書法院院長左克成
27年,一個簡單數(shù)字,卻包涵了一段難以忘卻的戰(zhàn)友之情。
2019年5月1日,在這個“特別”的節(jié)日里,我踏上了“尋親”之旅,去看望我多年未見面的老戰(zhàn)友左克成。
克成生長在被譽為淮河門戶、東方新港的江蘇省濱??h,濱海物產豐富,人杰地靈。
1991年,我與克成相識在美麗的珠城——蚌埠。他比我早一年入伍,那時他是武警三支隊司令部打字員,我是后勤處一名通訊員,平時都在一幢樓上辦公,幾乎每天都會見面。通過經常接觸和交流,我對克成有了更深的了解,他為人正直、謙讓,對工作認真負責,整天一個人呆在打字室里進行打字、校對、編輯、排版等工作。特別羨慕他寫有一手好字,鋼筆、毛筆字寫得都非常漂亮,這也讓我對他更加產生了崇敬之情。
1992年,我退伍返鄉(xiāng),脫下一身橄欖綠,告別了我親愛的部隊和戰(zhàn)友,回到了我的家鄉(xiāng)安徽阜陽。
時光飛逝,歲月如梭。轉眼間,我與克成已分別27載,因為工作等原因,一直沒有抽出時間相聚,在分別日子里,我們仍然在想念著對方,盼望有一天能再次相聚,今天我們終于如愿以償。
“五.一”當日,我從阜陽出發(fā),先后從江蘇鹽城市轉輾至濱海港火車站,下午4點多,我盼望已久久的老戰(zhàn)友果然出現(xiàn)在我的面前,一陣熱情之后,克成親自駕車把我和愛人從火車站接到賓館,一切他都提前安排得妥妥當當,讓我這感到十分的溫暖和欣慰。
晚上,他又約來了兩位老鄉(xiāng)戰(zhàn)友一起賠我小酌,敘起戰(zhàn)友之情,我們仿佛又回到部隊那難忘的時光。我們說著笑著,開懷暢飲,津津樂道。交談中,了解到克成于1993年退伍返鄉(xiāng),之后在一家國企任辦公室主任,由于種種原因,他辭去了本職工作,開始了他的創(chuàng)業(yè)生涯,專攻書法學習。
1996年,他創(chuàng)辦了《蘆花草堂》書法院和《蘆花草堂》書法培訓學校并分別擔任院長和校長。1998年中國書法家協(xié)會成立書法培訓中心,他很榮幸地成為首屆研修班的學生,繼續(xù)深造。通過刻苦學習和名師指導,他業(yè)精于勤,臨創(chuàng)結合,循序漸進,終成正果。目前,克成已為中國書法家協(xié)會會員、江蘇省書法家協(xié)會會員、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(xié)會理事、鹽城市書法家協(xié)會理事、濱??h書畫家協(xié)會副主席。
現(xiàn)在的克成比年輕時氣質更加有風度、儒雅、大方,成熟與干練,他最大優(yōu)點是品行謙遜,儒雅中帶著果敢。
在《蘆花草堂》書法院,我親自看見克成多年來在書法方面的深厚造詣和豐碩成果。幾百平米寬敞明亮的大廳內掛滿了他的書法佳作和精品,這些作品字體或柔或剛、或橫或豎、或行或楷、或漢隸或魏碑;章法自如,字法百變,形體流暢,張馳有度,氣勢恢宏,不禁讓人感受到東方文化之魅力,身處書法大展之境界。關于書法,我自識學淺,不能擅自妄論,但我從中看出克成20多年來的艱辛付出和成長之路確實不易。更可喜是他在2014年成功舉辦了“左克成書法作品展”,同時出版了《左克成書法作品集》。
在《蘆花草堂》書法培訓學校,我目睹了一排排桌椅,一件件學生習作,無不見證著克成將他的成果傳承給熱愛書法的人。“我要把所學的知識和成功經驗與學生們一起分享,毫不保留”,克成自豪且堅定的說。
臨別時,克成也不吝嗇紙墨,欣然揮毫賜吾:國泰民安歌盛世,美麗家園享泰平,借此表達對戰(zhàn)友的友誼長存。
一份耕耘,一份收獲。文如其人,人如其品,克成戰(zhàn)友今天的成功對我來說并不感到驚奇,我知道他對事業(yè)的熱愛、執(zhí)著和忠誠,他用自己的堅韌和智慧成就了現(xiàn)在的輝煌。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,梅花香自苦寒來??朔щy求學路,成績斐然展風采。
我祝愿“蘆花草堂”就像他的辦院初心,蘆花盛開迎風飄,飛入尋常百姓家。
劉國美 文/攝
作者系安徽省攝影家協(xié)會會員、阜陽市攝影家協(xié)會會員、阜陽市作家協(xié)會會員。
支付寶轉賬贊助
支付寶掃一掃贊助
微信轉賬贊助
微信掃一掃贊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