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回蕩》
作者:江燕輝
愛的旋律
燃燒在情人節(jié)的時節(jié)
悠揚著一曲致遠的思念
即使心底有不愿回望的惆悵
我也要讓愛回腸蕩氣的飄揚
讓思戀在草根蟄伏的日子里
醞釀成一粒璀璨的珍珠
無論走過多少春夏秋冬
只要那抹溫
.早春村圖
七律.早春村圖
文/劉文波
溪沿老樹見萌芽,雪盡郊村繞杏椏。
紫柳飛條藏曲徑,桃花透艷映籬笆。
墻頭李綻玩童鬧,院畔詩吟過眾夸。
遍地流霞呈麗景,一灣瑞氣染春涯。
等風 等雨 等你(六首)
等風 等雨 等你(四首)
作者/項莉莉 紐約
山的這邊是水
水中靜謐月空
萬籟俱寂山中
潺潺溪水留步
山風輕輕吹來
燃起愛意詩情
隔著山等著風
只盼風催水動
群山在晚霞里嫵媚
風鈴在微風中搖曳
早春
早春
文/蘆國柱〈江蘇鎮(zhèn)江〉
對于雪的移情,我
懵懵懂懂
對于冬的別戀,你
朦朦朧朧
畢竟在荒廢的日子里那么久。我
說,是憧憬也好;你說
是妄想也罷
其實,心底的每一寸柔軟都
蠢蠢欲動
一樹梅。不,是迎春花
早早地開在了,身
王長征:詩歌七首
王長征,安徽省界首市人,現(xiàn)居北京。作品見于《中國作家》《星星》《詩潮》《延河》《紅豆》《散文詩》等文學刊物,入選三十余種文學選本,出版詩文集多部。已榮獲“第二屆中國長詩獎”“陽關詩歌獎”
小杜牧詠物詩選
小杜牧詠物詩選
風
喜攜青云上天去,
善拋紅袖貴人家。
我今潦倒荒齋里,
君在窗前舞雪花。
水
吞吐日星原是夢,
且逐花影過僧樓。
時將游子遠行去,
誤使佳人恨桂舟。
雷
莫言怒吼有天威,
時把枯枝劈作灰。
自古奸邪多富
春節(jié)收假(新韻)
七律·春節(jié)收假(新韻)
文/陳慶魁(云南)
初七還是鼓鑼喧,今日偏偏要上班。
老父舒眉將手握,稚兒掛淚把衣牽。
家庭溫暖勿銷志,社會重責猶在肩。
亥歲輝煌從此始,東風浩蕩好揚帆。
游春
游春
金文正
(一)
難忘京城十二春,飄香桃李醉游人。
泛舟北海同歡笑,岸柳詩吟翠綠新。
(二)
萬里長城攜手游,聳紅疊翠喜心頭。
佳肴分享娉婷笑,重聚夢中歌未休。
(三)
萬壽山前賞畫廊,蕩舟碧水笑聲揚。
橋東更喜銅牛臥,玉帶
鄉(xiāng)愁
鄉(xiāng)愁
文/劉躍兵
對于一尊瓷器的愛恨交加
盡管周邊陳舊;包括盛開的青春
這個世界混沌中的嫵媚
一條河起始于
對相似的鮮艷色去保護
當你唱到“窮人的孩子早當家”
你更加消隱,廢鐵的銹跡
有點甜。一株小樹
大年初五抒懷
七律*大年初五抒懷
張桂立
轉瞬黎明初五臨,春雪依舊妝年景。
凈地擦桌驅五窮,獻牲焚香迎財神。
門祥戶和傳祝福,餃香面柔兆吉慶。
天蓬踏云報喜訊,國富民強九州興
谷野幽居
峽前曲徑繞籬笆,路畔荒途遍山花。
近水幽居離鬧市,閑庭陋院隱玩伢。
坡間淡彩染泥壩,月下疏光透樹椏。
品酒詩翁迷悟韻,飆歌谷叟是樵家。
《軍旅情懷》
陣上軍歌唱至今,
沖鋒戰(zhàn)友去無音。
英雄殞沒留關外,
偉績豐功刻在心。
萬種情懷融異土,
千秋大氣染春新。
舉杯憶舊華年遠,
斗轉星移歲月親!
《最愛的你》
我愛家鄉(xiāng)的晨曦,
照亮了青翠的山脈 ;
我愛家鄉(xiāng)的晨曦,
溫暖著綠色的河渠 。
我愛家鄉(xiāng)的雨滴,
親吻著青色的禾苗,
滋潤著甘甜的沙梨 。
我愛家鄉(xiāng)的小溪,
歡唱在父親的老宅;
我愛家鄉(xiāng)的小溪,
流淌在祖父的土地 。
我愛家鄉(xiāng)
新年組詩(七絕)八首
《新年》
祥云朵朵照新年,
燈盞紅紅掛府前。
鞭炮聲聲除舊歲,
祝詞滾滾暖心田。
《新年隨感》
春回大地又新年,
執(zhí)筆豪情譜賀篇。
回首往夕情更暖,
慈心善念駐心田。
《守歲》
除夕喜慶夜無眠,
晚會紛呈悅
祭拜財神
吉時初二見晴空,百姓虔誠祭趙公。
每日期希鴻運順,來年企盼賈商隆。
呼哈兩將財門守,北斗七星祿脈通。
普惠蒼生修善愿,慈仁顯圣隱蔭功。
教師節(jié)抒懷(外一首)
教師節(jié)抒懷(外一首)
陳官屯鎮(zhèn)高官屯小學 楊玉枝
是機遇是巧合還是緣分
成就我們六年的師生情誼
你們是我春天的希望
春來暑往
播撒知識的種子
用我的心血澆灌
你們是否無怨無悔
你們是否心滿意足
成為我日日
春節(jié)頌
今逢戊戌又迎春,
四海歡騰慶賀今。
華夏繁榮昌盛貌,
鶯歌燕舞笑怡心。
題新年
煙花禮炮響翻天,網友親朋互拜年。
見面開聲說快樂,相逢拱手祝安全。
村莊出動看球賽,市鎮(zhèn)閑游賞景觀。
行善懷德尊老少,鄉(xiāng)土中國妙趣綿。
【沁 園 春】·歡度新春
吟詠陽春,璀璨神州,
喜笑開顏。
賀戊戌載譽,返回天宇,
金豬報到,福灑人寰。
火樹銀花,霓虹幻彩,
錦繡山河分外妍!
春光艷,望遼西大地
春意陶然。
山歡水笑云閑。
和風勁,吹來壽祿綿。
看改革洪流,爭奇斗艷,
群雄競技,恐后爭前。
《年》
《年》絕句(中華新韻)
文/李士毅
怕紅怕爆怕年關,
怪獸傳說子夜饞。
追朔時光悠久久,
民俗品味易心然。